不得不說,柳承恩這話可是問到了點子上!
柳承恩之前的確是下了命令,要求一定要有青壯年來開渠,并且一日兩餐會由朝廷來解決。
其實這法子,跟之前在北安州時用的差不多。
不同的是,這里的異族較多,而且這次正好是在受了災的情況下讓人來服瑤役,他們自然是有幾分的不甘心。
大興朝有律,百姓服瑤役也是有明文規定的。
一年兩次,而且每次的時間都不可以超過五十天。
而現在,就沖著這個工程來說,顯然不是五十天就能搞定的。
事實上,從去年就已經開始在挖渠了,到了現在還在繼續,這可不是一兩天,或者是一兩個月就能完成的事。
“大人明鑒,倒也不是上頭強征,是我想著能到這里來做工,還能蹭兩頓飯,給家里頭省些糧食。”
柳承恩皺眉,剛剛僅僅是聽這老翁說起自己家里人,大概就心中有數了。
“你家中有幾個孫兒?”
“老大家留下了兩個孫兒,小兒子家有他的婆娘和一兒一女,再加上草民的老妻,總共有七口人。”
“我明白了,老丈,您這個年紀了,這些苦役已經不是您能做得了,若是再堅持下去,怕是您的身體會落下毛病。”柳承恩不好直接說你會死在這兒,便委婉道:“您先在旁稍坐,待我弄清楚了一些事情之后咱們再來說話,如何?”
老翁有種受寵若驚的感覺,連忙點點頭,生怕回應慢了,再惹得官爺不高興了。
“哼,你們這些官老爺,也就只會做做樣子,明明糧倉里有糧食,為什么不直接分給百姓?”
人群中也不知道是哪個人高喊了一聲,這下子,立馬就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他們現在最多也只是敢敷衍一下苦役,并不敢真地拿起鋤頭來跟官府對著干。
畢竟這里到處都是官兵,不是他們這些農夫能對抗得了的。
可是饒是如此,也已經給官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工期延誤不說,而且這種低迷的氣氛一直在蔓延。
直到今天,這些人竟然全都以沒有力氣為由,干脆就直接坐在了這里,不言不語也不動。
柳承恩挑眉,這就是罷工呀!
嘖,也不知道是哪個缺心眼兒的人提出來的。
若不是遇上了他,估計這些人都得有牢獄之災。
“誰說糧倉里有糧食的?”
人群中又有人喊了一聲,“就是有!之前朝廷派人送來了那么多,我們都看見了!”
這一次,柳承恩精準地找到了那個應聲之人。
而他身后的清川則是悄無聲息地做了一個手勢,那個男人就被盯上了。
“那些糧食是你們家的嗎?那是朝廷發給所有的受災的百姓的,不是只供應你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