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百姓們自然是熱情高漲。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冬灌滅蟲。
只是因為這里少雨,而且水渠也通不到,就算是通到了,也不好引流。
鑒于這個問題,就只能是盼著冬天下大雪了。
冬季沙棗林進行一到兩次冬灌,可消滅在落葉下、雜草間越冬的成蟲,以減少蟲源。
不過,沒有水源,他們現在就靠著百姓們的雙手來努力解決了。
之前又有當地的一些老農人給出建議,說是可以中間穿插種一些別的植物,可以有效地預防木虱的問題。
于是,柳承恩在和戶部派過來的幾位老師傅一起商議之后,便開始營造混交林。
其實,這就是利用沙棗木虱成蟲產卵對寄主比較專一的特性來制定的。
在夏天的時候,在沙棗林播撒紅柳、胡楊等種子,改沙棗純林為混交林,可以減輕沙棗木虱的危害。
這個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早在第一年這沙棗樹開花的時候,北安州的白家就已經在定西府建立了自己的商鋪,同時,又在甘州和衛寧府都有了自己的手工作坊。
主要就是從這沙棗花下手。
這沙棗花可提芳香油,作調香原料,用于女子的脂膏中。
沙棗的作用,遠不止如此。
沙棗可以生食或熟食,而當地百姓們則是將果實打粉摻在面粉內代主食,可以算是地方特色食物了。
隨著沙棗林的成形,蘇錦繡也在甘州和衛寧府都設立了釀酒坊。
沙棗釀酒,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的商家看準了機會,開始利用沙棗做糕點等,可以說是沙棗林,給了這兩地百姓們一個極好的機會。
眼看著這里一天比一天好,柳承恩那是相當地有成就感。
只不過,每每看到妻子為此忙碌,也是深覺歉疚。
若不是因為他,娘子在京城可以過著比這里更好更優越的生活。
哪里需要在這里風吹日曬!
向陽花收回的回報比較早。
而且隨著向陽花種植面積的擴大,他們這里出產的向陽花油,也可以說是聞名全國了。
特別是皇上也讓御膳房用這種油做了幾道菜之后,那是連連稱贊。
向陽花榨的油,并非適用于所有的菜色。
這還是蘇錦繡帶著幾位廚娘試了將近一個月,最后總結出來的菜單。
這東西就在皇上親口品嘗過不久,便在京城的雅寶酒樓里開始供應了。
一時間,可以說是風頭無兩。
九歲的柳承安如今已是小大人的模樣,柳承恩打算今年就要將他送到老師的身邊去好好讀書。
他雖然也可以教,可是他太忙了,常常會疏忽對于兒子的管教。
至于清川和李幕,柳承恩也覺得他們應該有更專業的夫子來教才是最好的。
“老師,我想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