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瑾盛這話說地直白,也是事實。
柳家老太太這么鬧騰,就是想要一套京城的宅子。
其實,老太太在鎮上已經買了一處宅院了,雖然不大,可若只是大房一家子搬過去,擠一擠還是能住的。
可偏偏老太太就是不答應。
除了幾個在鎮上讀書的孫子和寶貝重孫之外,其它人都在老宅里頭住著。
當然,如果真地都回來了,估計也是住不下的。
也不知道老太太是聽了什么人的攛掇,總之,就是一直在琢磨著在縣城買套宅子,而且還要比照著柳家的買,不能比柳府買的小了!
十年過去了,如今高縣的房子可不是當年能比的了。
當初柳承恩買下那套宅院,總共也不過才花了一千多兩銀子,可是如今同樣的銀錢,頂多就能買下一處比柳府小一半的宅院,而且位置還沒有柳府的好。
也因此,老太太才將主意打到了蘇大郎的身上。
蘇大郎聽了蘇瑾盛說的這些,只覺得老太太莫不是魔障了。
他不過是代父盡孝,可絕對沒有給這一家子當成了錢袋子來用的打算。
一處宅院少說也要兩三千兩,再加上了里頭的家具、飾物等等,林林總總加起來,估計要被敲走四五千兩的!
這么大的宅院,總不能沒有下人伺候吧?
等有了仆人,這又不能不發月錢吧?
這月錢哪兒來?
你都給買了宅子了,還差那么點兒月錢?
……
所以,若是從一開始應了,那后頭就甭想安生了。
蘇大郎顯然不愿意當這個冤大頭,所以在一開始察覺到了老太太的意圖之時,便強行將兩名仆婦帶走了。
就是讓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個好脾氣的。
況且這里離著京城這么遠,而且蘇家上上下下,再加上了鎮上或者是縣里,誰不知道蘇保柱孝順?
不僅每年給族里的長輩們送上一份兒孝敬,便是連讀書出色的孩子們也都有。
而且,蘇保柱一家每年給老太爺和老太太的孝敬,比其它兩房加起來都要多。
若是這樣還算是不孝,那天底下估計也就找不出幾個孝順的兒子了。
所以,蘇大郎絲毫不怕老太太把事情鬧大了。
真鬧大了,撕破臉了,他們日后就休想再得到好處了。
老太太和老太爺雖然有些糊涂了,可是蘇保國和蘇保家兄弟倆還是很清醒的。
無論如何,不能真地讓雙方的關系太僵了,否則,他們的好日子可就沒了。
他們家雖然也不用納稅了,可是幾十口子人,就只守著這么一百畝田,能吃什么好的穿什么好的?
說到底,還是從土里刨食的。
如今在外頭做工,能拿回銀錢來的,也就那么幾個,可是他們自己都是有婆娘有孩子的,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工錢都上交。
面對蘇保國和蘇保柱二人的示好,蘇大郎則是興致缺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