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這里準了,可是實際執行起來還是很有難度的。
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操控得了的。
涉及世家旺族,功勛親貴,豈是一個難字能說地清楚的?
內閣的五位大臣,兩位年事已高,顯然沒有那么大的精力來親自負責此事。
可是江元豐入閣時間稍短,而且話語權也沒有那么重。
所以,皇上在想著如何改制,提攜什么人來協助內閣。
這頭一個,自然就是戶部尚書柳承恩。
戶部原本就是掌管天下銀錢以及賦稅等所在,再加上這主意原本也是柳承恩提出來的,若是能由他參與其中,想必會大有成效。
畢竟柳承恩之前的種種功績都能看得出來,他是一個真正愿意做實事,也能做實事的官員。
內閣大臣們都在離皇帝的勤政殿不遠的文淵閣,這也算是協助皇帝來處理政務。
太祖皇帝時,他本人也是在文淵閣處理政務的,只是到了后來年紀大了,便挪到了這明華殿,后來改名為勤政殿。
再之后,一直到現任皇帝,便一直都在勤政殿處理政務。
好在與文淵閣離地并不遠,有什么加急的大事,幾位老臣們快走幾步也不耽誤事。
皇上又將幾位內閣大臣們都聚在一起,仔細地商議之后,便下定決心要改革稅制。
“林文方、柳承恩、劉進文這幾個人都不錯,著他們協助內閣專司新稅制的起草以及擬定。”
“是,皇上。”
林文方和柳承恩就不用說了,都是戶部尚書出身,僅憑著這一點,便足以有資格參與這稅制的擬定。
至于劉進文,出身比柳承恩好一些,家中也算是小有薄產,其父曾為一方縣令,多年未曾晉升之后,便辭官歸鄉,教書育人。
劉進文比柳承恩長了十余歲,當年是中了二甲進士,之后外派至地方任一方父母官,再之后一路升至禮部侍郎。
皇上沒讓禮部尚書參與這新稅法的擬定,卻選用了劉進文,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現在的禮部尚書年紀大了,而且還是皇親,很多事情都是指揮著底下人去辦事的。
皇上此舉,分明就是等于告訴所有人,下一任的禮部尚書,就是這個劉進文了。
有人不服氣,卻又毫無辦法。
畢竟,圣意難違。
當然也少不得有人想要找劉進文的麻煩,可惜了,都被他一一化解,而且如今他都與內閣大臣們一起共事了,哪個不長眼的還敢隨便得罪他?
柳承恩一心撲在了新稅法的擬定上,倒是沒有想太多。
直到這天從文淵閣里出來,看到了外面一道熟悉的身影,這才快走了幾步。
“殿下怎會在此?”
李幕虛扶了一把,“老師,我們邊走邊說吧。”
李幕隨柳承恩一起上了馬車,“老師,您真地不再考慮一下了嗎?”
“殿下的好意,我心中明白。只是有些事,總得有人去嘗試,也總得有人做出犧牲。我雖然不敢厚著臉皮說自己是心懷天下蒼生的圣人,可是至少還是愿意竭盡所能,勉力一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