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出嫁就完全沒這顧慮了。
不光如此,還能把得罪楊大夫這事兒一塊撇干凈!
唐老頭輕咳一聲,說:“以后唐狀元是要當狀元的,雨順也是個聰明孩子,說不定也能中舉。柔丫頭要嫁,得找個好人家,省得她嫁出去后,親家死皮賴臉地傍著我們。”
唐云富支持:“好主意,以前沒看出這丫頭這么會搞事,快點讓她嫁出去。”
大丫頭二丫頭出嫁的時候都是災年,偏遠的幾個州反而沒有鬧災,彩禮給的足。這會兒雖到豐年了,但如果唐與柔能遠嫁,離開這里,那就不會搞事了。
更重要的是,宋茗認識黃婆子,能從中得到好處。
她面露得意,道:“爹,娘,不如明天我就娘去找村口的黃婆子,給柔丫頭挑個好人家。”
唐老太拊掌大樂:“好,就這么說定了!”
……
太陽下山了,唐豆兒終于從山上回來了,手里還抓著一只大山雀。
阿金叔真是個好人,不遺余力地教了他怎么做陷阱,還把抓來的獵物分給他一只。
唐與柔本想將大山雀也給烤了,但又擔心唐豆兒像昨天那樣吃撐了,便將山雀洗干凈用鹽巴腌著,打算明天從縣城回來后烤了吃。
在她身邊,幼娘翻動著靈活地小手,將一個個揉著雞湯野菜的面餅子捏成形,貼在泥灶上干燙著。一部分是給晚上吃的,另一部分是明天帶著去縣城的。
唐豆兒想要幫忙,兩個姐姐都讓他歇著,他便坐在一邊絮絮叨叨地說起了山上放陷阱的事,還復述著阿金叔去深山老林捕獵時,和熊瞎子搏斗九死一生的奇遇。
終于開飯了,三人圍坐在桌邊吃著飯。
幼娘和豆兒聊著天,唐與柔有一搭沒一搭地應和著,心中計算著手上剩下的銀子。
今天早上的買米、面、鹽巴、麥芽糖之類的,總共花去五百多文。這個價錢還是因為秋后,里正家里有余糧,又看他們姐弟三個不容易,給的便宜價格。
總共扛回家兩麻袋黍米,三袋面粉。按照三人現在摳唆的飯量,大概能吃上一個月。但冬天里天氣冷,獵物難捉,野菜也會被凍死一大片。到時候一天兩頓飯不帶野菜和野味,對米面的消耗就會比現在大。這幾袋糧食到時候不一定夠吃。
當然,如果她修完屋子,賣完衣服,用剩下的銀子全買食物,的確是能過冬的。
可這樣她是不甘心的。
那天幼娘在撿雞毛想做毛毯的時候,唐與柔心里還在笑話她連這玩意兒都撿,直到現在才認清家里是真的家徒四壁,當真什么都要回收利用起來才行。
一頓飯就著愁緒吃了個精光,飯后,她趁著天還沒有黑得徹底,捧著藥汁去了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