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淀粉又稱澄粉,能做水晶餃子皮,白米糕等好多東西,煮起來晶瑩剔透的,是很多糕點的基礎原料之一。
光有這也不夠。
粘米粉的原料是從里正家弄來的。
粘米粉就是稻米磨成的粉,在村里人的口中,他們也會把稻米糊糊。那日幼娘去買羊乳時,見到里正在給小嬰兒喝這稻米糊,回頭她將這事給唐與柔一說,唐與柔便讓她用十幾個銅板,問里正買了不少。
回家拿來加水,取上面的清液后曬干,就是提純的細膩粘米粉。若是沒這么講究,直接用米糊也可以做芋頭糕、蘿卜糕之類的,但會有很多米的顆粒,口感不如粘米粉細膩。
糯米粉則是去胖嬸家用蛋餅換來的。
胖嬸其實也是有錢人,不吝嗇銅錢,而且如果直接跟她用錢來換,會顯得生分了。
反正家里雞圈里有十幾只雞鴨了,每天至少能摸到五個蛋,弟弟妹妹又經常攢著不吃,唐與柔趁著放壞前,將這些蛋和狼油一起做成了鮮香的蔥花蛋餅,換來了好大一缸糯米粉。
仔細算起來,做這幾個麻薯的成本也太高了點,都能抵得上半個月的飯錢了。
這些粉勉強自用,若要拿來賣錢,總不可能整天跟村里人要粉,至少得買個磨和騾子來。
還有制作過濾沉淀的工具,提著這么大的瓦罐倒來倒去,實在很累人。
可這購物計劃就因柳賈沒及時給銀子,只能全部擱置。
而且,公輸坊要來改造破屋了,院子里騰不出地方來擺弄這種東西。
麻糬不能做,但其他糕點倒是可以考慮。
既然全都有答應她,可以在后廚賣糕點,唐與柔不想浪費這個機會。
她決定去福滿樓后廚,就用現有的原料做幾個,反正只要味道足夠好,一定能賣得出去的。
……
公輸坊第一次來送木料的那天,天色已晚。
村口那些愛管閑事的婆嬸們都回家吃饗食去了。即便是鄰舍聽見了板車被黃牛拉動的聲音,只探頭望了一眼,并沒能引起太多關注。
畢竟冬天快到了,村里很多人都在修繕屋子,這破屋原本就破,三個小的叫了人來修屋子也沒什么好奇怪的。
說不定是遇到了好心人,沒收他們銀子,粗糙地修補一下呢?
然而過了一天,又有一輛板車帶來了更多木頭。
大太陽下,所有路過的都將這木料看得真切。
車上,圓滾滾的木頭已削了樹皮,看那橫截面,紋理緊實,質地細密,絕對是上品木料。仔細一聞,木材的香味很新鮮,隱隱帶著芳草香甜。
這么好的木材,誰家能買得起啊,大概需要上百兩銀子吧!
“是誰家要蓋屋子?這么好的活兒沒給自己村里人,竟去縣城找了木匠來!還當咱是鄉親嗎?”
“這往哪兒送?是胖妹子,還是張夫子家?”
“我猜啊,這一定是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