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姨略作糾結。
自從福滿樓被縣令賣掉后,她旁敲側擊,暗示過多次想要福滿樓,可賀蕭氏自己都得不到縣令的寵愛,根本顧不上她。后來她聽哥哥說這福滿樓是被唐與柔買下的,而這丫頭背后的人,很可能是皇城那邊來的,便放棄買下福滿樓的念頭。
她果然沒有看錯。
這小丫頭是個有能耐的,只是以往她和柳賈走得更近,她在旁邊沒什么用。如今她沒賈兒姐罩著,或許自己能表現得更多。
可這會兒她和身邊農人的談話內容有點詭異,而賀蕭氏也聽見了。
這要怎么替她圓謊?
梅姨想不到,只好抬著頭,一臉假裝沒看見她的樣子,攙扶著賀蕭氏往聽經房走。
“打擾了!蕭夫人好,我叫唐與柔,是福滿樓的新東家。”
那小丫頭帶著盈盈笑意,來到兩人跟前,恭敬行了一禮,仿佛剛才約好趁夜打人的完全不是她。她胳膊上提著一個葉編籃子,細節處很精致,還編了可愛的蝴蝶結來點綴。
賀蕭氏沒想到會在這兒遇見她,驚喜地打量:“原來你就是唐與柔。”
賈兒姐以前經常提起她,說她古靈精怪,若不是生意上的好伙伴,就會成為最強勁的對手。賀蕭氏自然是不相信的,一個農家小丫頭片子,哪里有這么大的能耐?可郾城中的確流傳了不少她的事跡。
引起風潮的投壺攤,做輪回盤子賣酒,賣麻糬,說她被王爺之子看中,以后會去洛陽當王妃。
此時的小丫頭依舊是農人打扮,卻干干凈凈,落落大方,那雙眼睛格外明亮。
賀蕭氏對她印象極好,懷疑剛才什么夜攤縣令府是她聽錯了,沒有仔細追問。
唐與柔笑著和賀蕭氏寒暄幾句后,推銷起了祭禮盒子。這說辭和道長那次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夸大了用素油這一點。
梅姨掀開葉編籃子看了眼,里面赫然是五顏六色的麻糬。玲瓏精致,姍姍可愛。
賀蕭氏更驚喜了:“我近來聽了佛經,吃素多日,一吃葷腥就反胃。記得賈兒姐給我送來麻糬,那里面用的還是葷油呢。怎這么巧,就改用素油了呢?這可不多見!”
唐與柔笑道:“可不是嗎,我只是在研究新口味,沒想到正巧就做了。我們都認得柳老板和梅老板,我又碰巧做了符合蕭夫人習慣的吃食,或許冥冥之中,我們是真的有緣呢?蕭夫人,不,我年紀小,不如就叫您蕭姨吧!”
司馬煜:“呵。”
這分明是他打聽到的情報,這狡猾的丫頭嘴皮子一卷,沒了暗中調查的算計感,反而看著像巧合。
唐與柔悄悄瞪了他一眼。
司馬煜抿唇,保持嘲諷淡笑。
賀蕭氏和她投緣得很,幾句話就將她當做小妹妹了。知道她接下了福滿樓,想繼續做柳賈的生意,便有提攜她的念頭:“大家會在韻唱房里聽一會兒,然后去清風亭里坐著。這麻糬有十二個,我們一人一個還多著呢。你跟我們一起來,說說里面的門道。”
唐與柔得償所愿,心中大喜,跟著她們一起去了韻唱房。
……
康晉朝已有為經文譜曲的做法,但并未普及。郾城周邊識字率低,這些道士僧侶多少下九流,不識字,韻唱能幫他們更好記住經文。信士只要支付一定數額的香火錢,也能來這里聽經,無形之中為道觀增加不少收益,雙方都大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