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前線傳來的消息,令他感覺到毛骨悚然。
他原本以為陜西六路已經足夠歐陽辯消化一段時間了,但前線的李憲傳回來的消息卻是——歐陽辯在陜西大范圍的調兵遣將!
宋夏新的邊境線上,西夏已經堆積了二十多萬的兵馬,但調兵遣將的力度依然還沒有消減,依然有源源不斷的兵馬在四處調動。
這是要滅國么?
趙頊是又氣又怕。
氣得是歐陽辯毫不留情的做法,而且還如此的貪婪,怕的是,如果歐陽辯當真要滅了大宋,大宋真的能夠抵擋得住么?
朝堂上依然還在爭執,不過主題已經有所變化,從一開始的要不要南巡,變成了現在要不要抵抗,以及如何抵抗的話題上。
主戰派認為,歐陽辯不會滿足于陜西六路的,這是基于他們對于歐陽辯的認識,在西夏占據了軍事上的優勢之后,一定會尋求占據中原這個地方的。
因為這對于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來說,中原之地,必須占據下來,才能夠名正言順。
所以,求和是不可能的達成的,只有打疼西夏,打疼歐陽辯,才能夠真正走上談判桌,達成短暫的和平。
而對于主和派來說,他們認為,可以利用與遼國聯合施壓,逼迫西夏談和,因為西夏如此一直這么咄咄逼人,遼國想必也不會看到大宋衰落下去的。
因為三國鼎立的姿態畢竟還是比較穩固的,如果大宋被趕到了江南,那么遼國就要獨自面對西夏的壓力了,所以,遼國那邊一定會站出來的。
而西夏面對宋遼兩國的壓力,如果還非要東出,那么將會面臨腹背受敵的窘境,西夏雖然表現得很強,但也絕對打不過遼宋兩國的聯手而擊。
這種情況下,逼迫西夏談和是大概率可以達成的,這樣爭取到的時間,大宋就可以編練軍隊,找個好時機,將西夏趕回去,甚至可以借機首付西域也不一定呢。
趙頊并沒有下定決心,但他的行為已經表達了他的傾向。
趙頊連續派出三路使者前往遼國,又派出三路使者去往西夏,里面是什么用意已經不言而喻了。
不過這也正常,正常人都能夠看得出來,如今正面抵抗是很難的,失去了陜西六路,就失去了天然防御線,從河中府到汴京城,已經沒有了天險可以依仗。
一旦西夏騎兵突破他們臨時布置的防御線,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抵大宋的腹心。
——這怎么抵抗?
趙頊已經心急如焚,若不是怕擾亂軍民之心,他大概率想著自己先逃為上了。
不過現在趙頊雖然還是穩著沒動,但他的心已經飛去了杭州。
蔡京已經先行去了杭州,為他緊急布置出一個行在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