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私人密信,談的卻是國家大事。
李福壽當然不會藏著掖著故作神秘,御前議事談的就是國家大事,他現在的形式風格更趨向于中庸,舉凡大事必經廷議,形成一致后再推行下去。
而非此前獨斷專行,圣心獨裁,內閣只需要按部就班的照做就好。
這一來因為內閣重臣們飽經歷練,政治經驗老道,處事妥當穩重,具有卓越的世界大局觀,這是李福壽非常看重的能力。
一個世界性的大國,強國,領導人沒有世界性的戰略眼光,只知道閉門作文章,那是非常可怕的。
如今的內閣己執政第六年,內政外交磨合的非常好,完全可以放心。
二來則是給內閣放權,給議會放權,這是一個循序漸近的過程,帝國敏感的上層政治人物已經感覺到了變化,為此歡欣鼓舞。
張立首相看完一封信后就向下傳,很快傳閱完畢,內閣眾臣眼中透露著思索的神色,神情不一。
“圣上,您”
“你們先議一議吧,有什么看法暢所欲言,不拘論點,拴柱元帥拋磚引玉先說一下,讓我們聽聽軍方的看法。”
李福壽不想給議題先定下調子,于是打斷了張立首相的詢問,率先點名了李柱柱元帥,然后端起茶喝了一口,做安靜旁聽狀。
既然被點名了,李柱柱元帥便站起身來拱手施禮,略一沉吟便說道;
“啟稟圣上;
微臣以為英法兩國私信中所說內容頗多,但首先有一個大前提要確立,就是帝國是否參戰
如果不參戰,那么一切就按照現行政策按部就班的施行下去,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也用不著討論。
若參戰,這關系到帝國政策的根本轉變,涉及政治,軍事各方面,對待上述問題的解決之道也就不同。
歷來戰爭就是軍人施展身手的舞臺,軍隊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但是作為一名軍人要時刻牢記;
戰爭只是帝國政治的延續,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而不要妄想著喧賓奪主,綁架帝國走上戰爭的道路,以實現個人的野心和夢想。
從軍方正式立場來看
我們不贊成加入協約國集團,不贊成參與歐洲戰爭,不愿意我們的官兵為白人流血犧牲,也不愿意為了世界安定和平這樣虛無的目標征戰沙場。
這場波及整個歐洲和亞非兩洲的戰爭,從本質上來說是白人國家爭奪世界霸權的戲碼,與我華夏帝國無關。
若是有一天,圣上決定參與歐陸角逐,爭霸天下,栓柱自請為馬前卒,率我皇家陸軍百萬勇士沖鋒陷陣,有進無退。”
李栓柱元帥說的很有道理,首先要確立一個政策大前提,否則下面的討論都無法進行開來。
參戰與不參戰所采取的措施是完全不同的,這點不能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