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索姆河戰役的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大洋帝國遠征軍祭起了“空地一體戰”的大殺器,對令人聞之色變的德軍實施連番絞殺,摧枯拉朽一般的贏得了勝利,震動了歐陸。
看到大洋帝國不可遏制的崛起之勢,各種羨慕嫉妒恨涌上心頭,心態就特么失衡了。
于是乎,類似“巧克力街道”事件的報道層出不窮,變著花樣的抹黑遠征軍官兵,各種不合作與拖后腿都出現了,簡直一片烏煙瘴氣。
這引發了英國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彈,對帝國遠征軍的觀感由正面轉向負面,協約國內部的隔閡與摩擦加劇,內耗增加。
進入17年之后
英國擔心影響英鎊的國際地位,對于“金洋國際結算法案”采取不合作態度,這進一步加劇了內部摩擦,更影響了國際物資貿易。
眼看著世界大戰迎來了勝利曙光,協約國內部矛盾迅速增多,體現在戰場上就是互相扯后腿,大洋帝國第一集團軍在攻入比利時境內后,鐵甲滾滾一路勢如破竹,很快占領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及周邊地區。
結果在這關鍵時候,包括柴油在內的重要后勤物資卻供給不上了,軍隊被迫停下了腳步。
遠征第1集團軍是高度機械化的裝甲軍團,非常依賴后勤供應,人沒有飯吃可以繼續戰斗,裝甲車沒有油料只能拋錨了,轟炸機沒有炸彈供應,作用直接清零。
在這種情況下
遠征軍方面迅速做出應變,據守布魯塞爾及周邊重要城鎮,防范德軍反擊,然后再也不肯前進一步了。
要打,你們英國人和法國人上,反正我們是打不動了。
抵達英國恢復訓練的第3集團軍也不急于投放到法蘭西,而是借口后勤供給不足,繼續進行恢復性訓練。
按照帝國皇帝李福壽話說;
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是我們也是你們的,歸根到底,歐洲主戰場發揮主導作用的是英法兩國,既然大家都不急于結束戰爭,那就等著好了。
比利時戰役在經過前期突飛猛進的進展之后,擊潰了70余萬德軍的防守,解放了比利時大部分國土,然后陷入了奇怪的僵持中。
英法聯軍后續發起了兩次攻擊行動,損失了近10萬部隊,被德國人又堅決的反擊回來,碰得頭破血流。
現在雙方又開始掘壕固守,進入相持階段。
歸根到底是私心作怪,大洋帝國遠征軍在贏得“法蘭西解放者”的光榮稱號之后,在比利時戰役的初期打得很猛,成果輝煌。
英法等國不希望看到榮耀歸于一身,再度贏得“比利時解放者”的稱號,心態難免嚴重失衡,暗搓搓的小動作就多了起來。
結果,前方能打的軍隊各種拖后腿,輪到自己上的時候又解決不了德國人,一場比利時戰役變成虎頭蛇尾的拉鋸戰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