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每年都變動,有誤差在所難免。
比如法國巴黎公社,美國南北戰爭,普法戰爭期間等等,這里各國貨幣匯率發生急劇變化,文中一律默認保持衡定。
這畢竟是架空,不需要過分嚴謹。
還有朋友質疑德國是否是世界海軍強國,回答當然是了,這毋庸置疑。
這里多說兩句:
世界海軍霸主和海軍強國是兩個概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一直主導世界海權的霸主只能是英國,別無分號。
海軍強國就不同了,可以有許多家,嚴謹的不超過三位,寬松一點的5到7位都可以,不論怎么計算,德意志帝國海軍都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這個時代,能讓大英帝國海軍感到焦慮的,除了法國海軍就是德國海軍了,意大利,奧匈帝國,西班牙,荷蘭及俄國全都提不上手,只能稱之為二流或者三流海軍強國。
普法戰爭勝利后,德國獲得部分法國賠償的戰列艦,自身因為魯爾地區煤鋼工業和造船工業的發達,海軍實力遠勝于美國。
雖然不能夠與大英帝國海軍相提并論,但是在整個世界范圍內,僅次于法國海軍位于第三位,這是因為海軍底蘊不如法國,但強于意大利海軍,奧匈帝國海軍和俄國海軍,怎么能說不是海軍強國呢?
大清國李鴻章在歐洲和美國考察了一圈,最后在德國定下了四艘巡洋艦,這就是定遠和鎮遠四艦,從1881年開始陸續返回大清國,排水量達到7000多噸之巨,被譽為亞洲第一鐵甲艦。
李鴻章總不是瞎的吧?
購買鐵甲巡洋艦這么大的事兒,合計約600余萬兩雪花銀,關系到自身派系在海軍艦隊中的實力,如何珍而重之都不為過。
他的選擇,恰好可以證明德國海軍的實力,完全可以被稱為海軍強國。
德國自從威廉一世崛起于歐洲大陸,便是世界上首屈可指的陸軍強國,在軍事科技和組織上都有獨到之處。
反觀英國陸軍則不然,雖然能夠在世界各地開疆辟地,儼然一副超厲害的樣子。
但是在歐洲內部戰爭中被打的連老媽都找不到,輸給法國人,輸給德國人,輸給俄國人,輸給美國人,甚至輸給北印度王公和尼泊爾的廓爾喀人,又輸給緬甸人……
最后解釋下:
本文中從來沒寫過是澳大利亞是個獨立國家,從頭到尾都大英帝國所屬澳洲各自治領,為何還有人噴我?費解中……
此外,這位網友還認為1877年沒有昆士蘭州,在此用事實說話。
1859年6月6日,昆士蘭頒布了第一部新法;12月10日,昆士蘭正式宣布昆士蘭從新南威爾斯士州獨立出來,成為自治的一個州。
1860年,昆士蘭州舉行了第一屆選舉。1861年5月22日,昆士蘭州的州議會正式開議,是澳大利亞工黨最先上臺執政的州。議員選舉分有89個選區,共89位州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