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內高規格的九龍壁來自于國內景德鎮官窯巧手匠人,一共燒制了兩套,一套在法門寺內,一套在紅堡內。
大陸法門寺源于漢朝,后毀于戰火,復建于盛唐時節,佛殿,佛塔,佛堂都有詳盡圖繪流傳后世。
這一座澳洲紅河谷法門寺就是按照盛唐時節流傳下來的圖樣,原汁原味的復制出來,并且佛殿,佛塔,佛堂更為巍峨高大,顯得氣派非凡。
法門寺建筑群歷經三年時間建設,耗費金錢無數,主體建筑終于全部完成,成為紅河谷市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寺廟,等級最高。
去年春節后,李福壽從姑蘇城外李家堡迎回的李氏宗族牌位和家譜,以及先祖遺蛻皆供奉于法門寺佛堂內。
法門寺原本就是盛唐時節皇家寺廟,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這是有很久歷史淵源的。
大陸內地的法門寺被譽為皇家寺廟,因安置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為佛教圣地,為海內外佛教信眾一致推崇。
唐高宗顯慶五年(公元660年),迎佛骨于東都洛陽,供養3年后,于龍朔二年迎回法門寺地宮,并于其上修建4層木質寶塔供奉。
李家堡這一脈族人本就源自于李唐皇室,在澳洲紅河谷新建法門寺就在情理之中,內中更蘊含深意。
位于紅河谷的這一座法門寺照葫蘆畫瓢,不惜耗費重金在印度以及英國花大價錢搜集佛祖真身舍利,一共得到了77顆,包含佛祖頭骨,兩臂,前胸,手指,胯骨,大腿,腳趾等處,是供奉佛祖真身舍利最多的寺廟。
這些佛祖真身舍利全部來自于英國,印度,緬甸等地區,只要愿意花出英鎊,尤其是混亂的印度土邦,想要迎回佛祖真身舍利并不困難。
印度民眾大部分信奉印度教,少部分信奉***教,佛教日漸式微,已經很久沒人重視了。
傳說釋迦牟尼佛滅度后,遺體火化結成舍利。
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后,為弘揚佛法,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于南閻浮提,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
經過2000多年政權更迭及戰火焚毀,細數下來也許沒那么多,但是只要愿意付出代價,77塊真身舍利還是能夠湊齊的。
李福壽等人來到法門寺,早有一干僧眾在大德高僧的率領下迎出門外,
霎那之間
鐘磬齊響,云板聲聲,大德高僧口宣佛號迎接李福壽一行,來到法門寺禮佛祭祖。
李福壽在大德高僧的陪同下進入寺內,迎面便是巍峨的三重佛殿,一尊尊泥塑金身佛像莊嚴肅穆,彰顯出來自于內地大師手筆。
木魚聲聲,誦經聲不斷。
李福壽率領李氏族人以及家眷虔誠禮佛,并且送上一筆大大的香油錢,原本就是在情理之中。
法門寺是李福壽出資建設的,寺內的香火僧眾皆受李氏族供奉,李福壽還特地將沿海鐵路南延段3%的股份贈送給法門寺,以及贈送附近兩座農莊菜蔬糧食產出,以維持日常所需。
實質上,與家廟無異。
禮佛完畢后,繞過三重佛殿便來到中院,這里是一處寬闊的漢白玉廣場,周圍漢白玉質地欄桿雕刻精美,中間高高佇立著多達4層的登云殿。
建筑恢宏大度,氣勢不凡。
此處便是供奉李氏先祖及紅河山李氏一脈祖宗牌位的所在,為整個法門寺的核心處。
到了此處所有女眷便止步了,她們不能夠進入供奉祖先的宗族祠堂,只能跪在外面看漢白玉廣場上遙祭。
李福壽作為紅河山一脈的族長,當先昂首而入,身后是排成兩排的李氏族人,按照輩分高低依次排開,魚貫而入,這些都是來自李家堡的族人和思字輩后生,很多都是紅河谷一方大佬和中堅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