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祠堂里巨大的金漆牌位前,供奉三牲及各色瓜果,五谷雜糧,還有無數盞香油燈,看上去宛若一片火苗跳動的燈海一般,于無聲處透露著豪奢逼格。
所有李氏一族祭拜男丁,在主祭人的宣示下,恭敬的雙膝下跪磕頭,用心禱告祖先。
主祭人手捧著大儒撰寫的祭文,開始文縐縐的祭告祖先,遣詞造句極其晦澀難懂,具體的李福壽也聽不大懂,大意就是;
某年某月某日某刻,天生異象,龍鳳呈祥,李氏宗族誕生了中興之人,姓李名福壽,寓意既深且遠。
將林林總總的過往大肆渲染了一遍,然后就是什么祖宗顯靈保佑,宗族福澤綿遠,旺財旺運旺勢旺人等等一大籮筐。
尤其把李福壽夸的天上少有,地下無雙云云。
長篇青詞祭文文足足念了有20分鐘,主祭人念的抑揚頓挫,合轍押韻,竟然念出了古文的滄桑韻味,當真是非常難得。
然后就是眾男丁焚香祭祖,三拜九叩,長篇青詞祭文連同一干紙扎的金銀元寶,騾馬羊豬雞等祭品一把火燒了,青煙裊裊身上天空。
寓意告訴先祖,咱們李家的后生生發大了,怎么樣了不得,您就在天上偷著樂吧,順便給老祖宗燒點錢,吃的喝的用的樣樣不缺,花錢用不著省,可勁兒用……
一整套繁文縟節操辦下來,已然到下午3:00左右,每個人都餓得頭昏眼花,饑腸轆轆。
在法門寺中簡單用了些齋飯,李福壽一干人等來到寺廟后院佛祖真身塔陵,參拜供奉的佛門至寶。
這里一共有7座形制不同的佛塔,方形,圓形,五角形,六角形,八棱形各自不同,高矮也不同,匯集了自漢唐以來的各種代表性名塔建筑,例如唐代的四層方塔,北魏時期圓塔等等,呈現出北斗7星的格局。
尤其是北斗位上,最高大的明代八棱十七級磚塔,高七十七米,棱以雕琢玉巖砌成,拱角處懸掛鈴鐺,微風過處,鈴兒叮咚作響,盡顯佛家神圣莊嚴。
所謂北斗,北望神州也!
這7座寶塔,全部加起來一共77層,每座寶塔下面地宮內,供奉著數量多少不等的佛祖真身舍利,與寶塔層數相同,共計七七之數。
七上八下,為上上吉祥喻意,廣喻佛法無邊,普渡眾生,暗含周天之數,推究起來極其玄妙。
這一次大規模祭祖,正式定下了紅河山李氏支脈祖先牌位供奉,并確立了法門寺家廟地位,同時也彰顯了李福壽源自皇家血脈的正統地位,無可撼動。
祭祖象征性的意味十分濃郁,自此之后,李福壽這一脈紅河山族人便以此地為宗脈,安心的定居下來繁衍發展,不再一心想回著大陸落葉歸根。
這一支宗族的根脈就在紅河山,還上哪里去呢?
自李氏祭祖過后,一連半個多月法門寺熱鬧非凡,香火鼎盛。
吳氏,鄭氏,王氏,陳氏,張氏,何氏……各家族人爭先恐后祭拜祖先,誰也不敢在此事上稍有怠慢。
但凡有點財力的華人家族,紛紛在法門寺祭奠祖宗,告慰祖先,意思是子孫在這片土地上混得不錯,請列祖列宗在天之靈保佑,子孫給祖宗牌位焚燒香火,供奉三牲香油,日夜祭祀……
法門寺諾大一個寺廟,沒可能只做為李氏宗族一家的家廟,那也實在蝦霸霸不成個樣子,只不過以李氏家族為主,處于整個法門寺核心的登天殿內。
在廣大的寺院兩側廂房,偏殿里,其他族人姓氏只要捐夠了香油錢,都能夠得到一間單獨供奉祖先牌位的偏殿,日夜享受香火供奉。
如此一來,法門寺香火日漸興盛起來,華人信眾祭拜不斷,很快便成為澳洲的佛門圣地,吸引來自四面八方的僑民祭拜尋根。
重洋阻隔,萬里迢迢。
身處異域他鄉的華人能夠找到心靈慰藉之所,延續血脈宗族傳承香火,其中蘊含重大的意義,也許只有極為重視宗族親情的華人才能夠理解,意義極為重大。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