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壽很難理解,為啥一個“紙上工程師”能被稱為“海底隧道之父”,如果標準定的這么低的話,那么思想天馬行空的達-芬奇又該咋說呢?
作為率先修建水力發電站的先驅者,他被世界報刊稱為水力發電之父,在電力工程界享有崇高威望,是伯爵貴族頭銜之外大大的加分項。
即便是高傲的英國皇家學會,也不得不承認昆士蘭伯爵大人在此領域的杰出貢獻。
法國工程師馬修的設想中的“法英海底隧道”遺漏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怎么樣在海底挖掘隧道?
以1802年的技術這根本不可能,法國工程師艾梅·托梅·德加蒙德拿出了確實可行的方案,也許這是他最大的貢獻。
他的方案是;
先用磚塊鋪設巨大的海底構筑帶然后在內里鑿洞的方式來修建隧道,從而省掉了預置鐵管這道工序,并把工程造價壓在了1億7千萬法郎,即七百萬英鎊以內(英鎊1851年購買力),工期30年。
這種方法可以稱之為盾構法,這也不是啥新玩意兒。
原籍法國的工程師M.I.布魯內爾在1843年完工完成了一項震動整個倫敦的杰作,用了18年時間,完成了全長396米的泰晤士河隧道,將兩岸的城市聯系在一起。
M.I.布魯內爾使用的就是開創性的隧道盾構法,其原理為使用一個巨大的構架,構架的空隙為可供36個工人同時開鑿的工作面。
河床底部是厚實的藍粘土層,這個構架用擠壓的辦法向前推進,每個工人的挖掉自己面前擠進構架內的粘土,方便整個結構繼續推進。
與此同時,另一批工人將構架推移騰出的空間一點點地穩固。布魯內爾的盾構掘進是隧道施工的一大技術突破,為現代盾構奠定了基礎。
其后不久P.W.巴洛于1865年在泰晤士河底,用一個直徑2.2m的圓形盾構建造隧道。
1847年,在英國倫敦地下鐵道城南線施工中,英國人J.H.格雷特黑德采用氣壓盾構法施工,并創造性的采用在襯砌背后壓漿技術,來填補盾尾和襯砌之間的空隙,創造了比較完整的氣壓盾構法施工工藝,為現代化盾構法施工奠定了基礎,促進了盾構法施工的發展。
其后不久P.W.巴洛于1865年在泰晤士河底,用一個直徑2.2m的圓形盾構建造隧道。
從技術上講,“布里斯班河底隧道工程”沒有無法克服的困難,所需的僅僅是巨大的資金投入和決策者的考量。
如此宏大的工程就如同悉尼海灣大橋一樣,成為一個又一個建筑界的夢想。
昆士蘭伯爵李福壽大人素有尊重科學,熱愛科學的好名聲,同時也是英、德、美等國科技界的一大金主,在科技創新和先行道路上舍得大把撒錢,同樣成果斐然。
世界第1座紅河谷水電站,創新型柴油機系列,手扶拖拉機系列,柴油發電機組系列都是其杰作之一。
如今伯爵大人的興趣擴展到建筑業界,無疑是世界建筑師的一大福音。
正是一項項大手筆城市建設,造就了紅河谷這座美麗而宏偉的移民城市,在澳洲中部地區與布里斯班雙星閃耀。
所以,千萬別小看這800余米長擁有完善下水管網的排污道路,這些別人不曉得,老麥克心里可一肚子數。
青島鎮以后必將成為昆士蘭北部重鎮,這個時間也許是10年或者20年,但絕對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