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何方的復雜心情,李福壽感同身受,他也只能長長的嘆一口氣,兩人相顧無言。
海軍發展軍備的“永固計劃”自1884年開始籌備,1885年獲得批準施行,但是因為資金因素(主要是四艘維多利亞女王陛下登基50周年獻禮戰列艦)所限,一直到1886年末,才獲得前期小額撥款,用于進口相關物料和設備。
正式大規模建造源于1887年4月份,由紅河谷船廠和松江第一船廠組成的聯合競標企業斬獲訂單,初期開工建造三艘,其中紅河谷船廠建造兩艘,分別是一號艦“勇敢”號和三號艦“倔強”號,松江第一船廠建造二號艦“不屈”號。
截止1888年11月中旬
上述三艦已經分別下水舾裝,最早開工的“勇敢”號將于年底之前交付海軍序列,進入婆羅洲艦隊服役。
“不屈”號與“倔強”號計劃分別于明年3月和5月入列,香格里拉艦隊和本土艦隊各一艘,以增強各艦隊實力。
空出的船臺已經有第二輪巡洋艦登上船臺建造,基本上以一年2~3艘的速度入役,預計4年內建造完畢總計12艘“勇敢”級巡洋艦。
至1890年底,加上戰爭賠償的“浪速”號與“高千穗”號快速巡洋艦,組成共計十四艘巡洋艦,四艘重巡洋艦的海軍力量,足以衛護萬里海疆。
需要說明的是;
經過海軍方面反復論證和耿寶貴,何方二位海軍大員的極力爭取,原本3600噸“勇敢”級輕巡洋艦計劃進行了微調,主要在于采用英國新型燃煤鍋爐技術,計劃中的八臺燃煤鍋爐增加到10臺,動力因此增加了32.2%。
另一方面增強了防護,加強了縱置隔倉技術和平面裝甲(指艙面裝甲帶,用于防護重彈的垂直打擊。)排水量因此增加了570余噸,總排水量達到4230噸。
根據規劃
“勇敢”級輕巡洋艦為遠洋護航型高速巡洋艦,裝備兩座雙聯裝280毫米長身管主炮,艦艏部,艦尾部各一座,沿中軸線排列,設置高干舷外飄艦艏應對復雜海區海況,應用多隔艙,加強裝甲帶設計,增加主戰艦艇抗沉性。
該級艦裝備4門150毫米副炮,6門95毫米澳洲小姐副炮,8門37毫米法制哈乞開斯速射機炮,兩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
原本設計航速26節,在計劃微調之后增加了570噸排水量,達到4230噸水平,防護力增強78%,因為應用了英國最新科技的燃煤鍋爐,增強了動力儲備,航速不減反增,在試航中跑出了29.6節的高速,差一點就摸到了30節的邊兒。
海軍艦艇的建造從來就是吞金獸,每一點性能的增長都是英鎊堆積起來的,由此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原本計劃建造單價為24.55萬英鎊,如今直線飆升到31.2萬英鎊,這個價格已經接近了滿清在德國定制的7600噸“定遠”級巨艦,整個艦艇建造計劃因此超值達80萬英鎊之巨。
按照4年計劃期列支,每年開支規模約從75萬英鎊增長到97.2萬英鎊,給紅堡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
巨大的付出終有回報,“勇敢”級輕巡洋艦計劃取消了“輕”字,微調之后變成了“勇敢”級巡洋艦計劃。
綜合評估后
戰斗力提升了47.6%,幾乎接近一半的位置,也就是一艘艦相當于原本計劃中一艘半戰艦的實力,在世界各國海軍巡洋艦中名列前茅,即便不是第一也是第二。
何方少將的底氣也正是源于此,昆士蘭艦隊坐在世界海軍霸主英國的肩頭上,艦艇設計都是來自于英國大師級設計師之手,建造工藝和標準全都師從于英國,艦艇戰斗條例和損管等各項也都全盤復制,坐享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數百年戰斗經驗凝結的成果,戰艦性能毋庸置疑極為優良,戰斗水平同樣達到優良程度。
雖然不能說趕上英國皇家海軍,但是比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這些世界陸地強國明顯高上一籌。
值此臨別之際
李福壽抓住時間問策,虛心討教海軍戰略戰術問題,這讓何方少將深感欣慰,一一為其細心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