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筆投入預計在未來10年,將最終減少至0,意味著政府間有組織移民活動徹底停止。
前些年頻繁往來于遠東和非洲之間的移民船,這兩年肉眼可見的急劇減少,約莫減末少了三分之二。
政府方面有組織移民,從最初的每年近30萬華人移民規模,直接縮減到如今的每年不足8萬人,對于移民條件的審核更加苛刻。
移民政策上從放水漫灌到如今的有計劃,有選擇引進,意味著移民政策的深入執行,移民資金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效果更顯著。
相對而言
這些年來,隨著莫桑比克地區的名氣越來越大,民間自發移民數量多了起來,有來自南洋各國的華人華僑,有來自大洋王國海外州及本土的商人和手工業者,有來自歐洲的白人移民,數量從每年的幾千人已經增長到3萬多人,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
綜合來看
從1896年開始,莫桑比克地區的人口增長每年依然保持在38萬到40萬之間,這個速度是相當快的,主要是由于內生人口增長迅猛。
今后十數年內
由于生育期夫婦數量眾多,生育愿望強烈,新生人口將始終保持迅速增長的態勢,逐漸形成莫桑比克地區發展黃金時期嬰兒潮,成為人口增長的主動力。
相應的將豐富社會需求,該地區小學中學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教授大洋王國本土規定的國文正音,使用大洋王國統一規定的教育范本,實施規范化教育。
仔細分析莫桑比克地區華人移民人口結構,就會發現男多女少的矛盾相當尖銳,在大洋王國各海外州中排名居前,人口比例嚴重失衡。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王國內務府大規模縮減了對移民資金的扶持規模,以免失衡情況愈演愈烈。
在總數577萬的華裔人口中,出生于莫桑比克地區各州0~9歲新生人口,總數約181萬,其中男女比例各半,女性人口略多一點。
剩下的396萬成年人口,含有117.6萬個家庭,已婚人口共計247.29萬人(源于一夫多妻因素),一夫一妻家庭不足百萬,多出來近20萬家庭都屬于一夫多妻。
這20萬家庭屬于莫桑比克地區金字塔的塔尖,是率先富裕起來的群體,有軍人,有商人,工廠主,店主,農場主,牧場主,地方官員和作坊主,他們有條件負擔多妻多子的家庭昂貴開支,為社會創造了更多的經濟產出,因而占有更多社會資源。
統計下來,整個莫桑比克地區有接近150萬單身成年男人,希望在未來的2~8年內,組成屬于自己的家庭。
如今在政府有組織移民中,每年8萬人的規模,其中約有5萬出頭是來自大陸的年輕女子,剩下的是各行各業急需的人才,有郎中,戲子,廚子,接生婆,教師,各種手藝人等等,不一而足。
僅靠這點女性人口,差不多是杯水車薪,基本上無法緩和該地區日漸尖銳的人口矛盾。
更何況這些來自大陸的華人女子,是富裕群體爭先追逐的目標,都想娶回家做正妻,那真是一個也沒有多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