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1月30日,英日同盟正式簽訂,為期10年。
1902年3月12日,俄法兩國在圣彼得堡發表宣旨,聲稱兩國對于將來遠東或華夏發生變化時,為保護兩國之利益,保留自由行動的余地。
兩年后
日俄兩國在東北三省矛盾不可調和,沙俄迫于國內底層民眾暴動和反抗不斷,急需要一場戰爭轉移國內民眾注意力,為貴族統治階層贏得喘息之機。
隨著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不斷延伸,扶桑國高層意識到;“每拖延一天,甚至一小時,都會增強俄國取勝的機會”。
因此在日俄談判過程中,日方不斷提高要價,開始則要求俄國承認其對朝鮮的“保護”,繼而要求打入“南滿”,最后又要求在“北滿”及其他地區的權利。
盡管沙皇政府玩弄外交手腕,故意拖延談判,以爭取時間,但扶桑國高層人士很有決斷力,決心利用當時有利的國際形勢和俄國準備不足的致命弱點,盡快發動戰爭。
1904年2月6日,扶桑宣布正式與俄國斷交。
2月8日夜間不宣而戰,從而引發了近代史空前血腥的日俄戰爭……
光陰荏苒,從1901年5月份到現在,一轉眼三年過去了。
由于發展的早,大洋帝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澳洲本土汽車保有量超過12萬輛,被稱為“車輪上的國度”。
寶馬汽車公司在1903年初率先啟用的汽車流水線生產,當年就使汽車產量翻了三番多,從月產1.5噸寶馬貨車147輛猛增到1200輛,效率得到了驚人的提高,并且有條件實施了第一次大規模降價,使用價格利器,收割競爭對手的市場份額,企業規模吹氣球一般的飛速擴張。
在日俄雙方打的尸山血海之際,寶馬汽車公司創新的汽車生產流水線工藝震驚了國內外,引發了一場生產效率的大革命,推動國內經濟實現空中接力式的騰飛。
對于汽車領域的大企業而言,寶馬汽車公司創新型的生產流水線工藝,即是一次生產效率的革命,也是企業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
他們清楚的看到,各大汽車企業跟風生產的貨運汽車,被寶馬貨運汽車打的潰不成軍,而寶馬汽車一枝獨秀,迅速占領了國內外大量市場。
居安思危,若是寶馬汽車從貨運領域轉產轎車,擴大產品線,那么真正的危機就來了。
“鯰魚效應”促使各大汽車廠商迅速跟進,紛紛制定了具備各自特色的汽車生產流水線工藝,緊隨著這股效率革命的潮流,大廝發展起來。
引發的后果就是潮水般的汽車產量,然后就是一輪又一輪的降價潮,迅速攻陷了歐美各國的汽車市場。
《紐約時報》對此哀嘆的報道;
我們遺憾地聽到了奧爾茲莫比汽車公司被收購的消息,這家成立于1887年的花旗國汽車生產廠商,剛剛在1903年推出屬于自己的“DoctorCoupe”牌單汽缸引擎汽車,也是該公司第一批大量生產的汽車,就被澳洲潮水般的進口汽車中被淹沒了。
在汽車造型,性能,價格各方面,來自澳洲的進口汽車廣受喜愛,具備毋庸置疑的強大競爭力,仿佛不是一個時代的產品。
可憐的花旗國汽車產業剛剛抽出稚嫩的幼苗,就被海外的野蠻人踐踏到靴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