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過了這件事兒,李福壽便不再放在心上,區區一位一級秘書,工作中做出了一點兒成績,還不值得他親自發話提拔到重要崗位。
皇室秘書處現在由張立秘書長當家,如何褒獎任用那是他的事兒。
隨著內閣各部委的完善,原來規模極大的秘書處精干人才紛紛走上了新的崗位,規模也極大的縮減,如今只有不到1400人,但每一位都是精英人才。
對于陸軍部的T-1坦克項目,李福壽還是很重視的,特意找出了一份政情局秘密報告看了起來,很快便心情不爽了,丟在一邊罵道;“浪費那么多科研經費搞的什么垃圾?這個何祖光不能用了,對他是怎么處理的?”
“回稟陛下,陸軍部鑒于何祖光教授是皇家科學院資深院士,也不好刻意為難,只是解除了項目總設計師身份,現在已經返回紅河谷大學工程系擔任主任,應該是著書立說,教書育人,暫時沒有申請到重大科研項目。”
“研發過程拖沓,進取心不足,一年時間有1/3回來度假,沉迷于聲色犬馬,那還是有心思放在科研上?”
李福壽說著來氣便提起筆來,在報告上寫了幾個字兒;老朽之才,不可重托。
這等于對何祖光教授蓋棺定論了,今后再也接不到重要科研項目,留在院校教書育人還是稱職的,這輩子也就這樣了。
陸軍部在科研人員新提交的數十種坦克研發方案中,選中了新型5對輪坦克方案,相比較原T-1坦克研發方案,該方案作出了重大技術改進,迴異于原有設計方案,因而被命名為“T-2”坦克項目。
“T-2”坦克項目設計全重26.5噸,采用大功率8缸9.4升柴油機驅動,功率226千瓦,乘員5人。
主武器為一門60毫米24倍口徑短管加榴炮,一挺7.62毫米航向機槍,一挺12.7毫米車頂重機槍,車寬2.46米,車高2.59米,創新性扭桿懸掛設計,最大行駛速度每小時38公里,最大行程280公里。
這相比較原來的設計指標有了全面大幅度提高,坦克全重增加了5噸,采用大功率8缸9.4升柴油機驅動,驅動功率增加了37.5%。
“T-2”坦克采用了創新性扭桿懸掛設計,這讓體型更大的坦克防御力更強,跑得更快,速度從原來30公里增長到38公里。
越野能力更強,最大行駛里程從150公里增長到280公里,并且增加了一挺機槍配備,增加了一名乘員,各項指標全方面提高,戰斗力不可同日而語。
該研發方案由德裔工程師斯特勞斯提出,根據陸軍部組織的專家組審核,認為底盤技術具有先進性,5對負重輪設計加上新型扭桿懸掛,令“T-2”坦克在泥濘荒原上通過性更佳,增加了一挺航向機槍,可以完美補充坦克火力漏洞,是最佳方案。
關鍵在于;
斯特勞斯現有的設計方案只需要18個月就可完成,重點在于底盤試驗和攻關,動力系統的配套設計,可以套用原本炮塔的設計,進行空間的適當擴大即可。
李福壽對技術并不精通,但是他有來自未來的超前眼光,在審視這一坦克設計方案后感覺十分滿意。
這一型坦克各項指標性能已經很接近于后世的T34坦克,整體造型類似于產量并不多的T32坦克,可以看作是T34坦克的弱化版。
T34坦克全重32噸,搭載76.2毫米主炮,每小時最大速度達到55公里,各項指標都領先于“T-2”坦克一大截。
但是別忘了,現在可是1905年,離原本時空T34坦克出現的1940年1月,整整提前了35年。
在原來的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