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于1939年9月出閃擊波蘭之后,斯大林指示研發一款新型主戰坦克,僅僅不到4個月時間,1940年1月量產型的T34坦克便閃亮出場。
相比較30多年后的沙俄,現在的澳洲既不缺乏研發坦克的技術,己從“野狼”輕型坦克到“幼虎”中型坦克,走過了研發的全過程,七寶壟也不缺乏技術人才,不缺乏研發資金,更不缺乏生產設施。
澳洲完全有條件打造一款領先于時代的“T-2”主戰坦克,歸根結底,軍事裝備的研發要需求的拉動,資金的投入,而并非不具備實現的能力。
現在并沒有迫在眉睫的戰爭危險,所以李福壽希望這一款坦克能經歷嚴苛實驗,包含重要的寒區試驗,設定為最低零下30℃的惡劣作戰環境。
最重要的就是油路保溫及寒區使用的潤滑油和柴油,這方面的配套技術當今世界一片空白,需要巴厘巴板石油城提供,組織專門的科技研發團隊攻關。
李福壽想到這里,便在相關文件上批閱,將會轉交有關部門組織科技力量研發。
所謂;上面動動嘴,下面跑斷腿。
作為當今圣上親自關注的科研項目,高寒地區專用標號潤滑油和柴油研發,就此列入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批閱過后,李福壽重新審視“T-2”坦克項目三視圖,總感覺缺少了點什么,這讓他不禁扶著下巴深思起來。
左右端詳他恍然大悟,還是這門24倍口徑的60毫米榴彈炮看著礙眼。
怎么說呢?
在龐大的車體上,這門短管炮十分違和,有點像那個啥短小,一點都不威武大氣。
用當今時代的眼光來看,嗯,不會覺得是什么缺點,因為沒有比較。
而李福壽眼光自然不同,他習慣了后世坦克上長長的炮筒,乍一看到這門短管炮,那自然相形見拙。
考慮了下
李福壽在“T-2”坦克方案下批示;
作為陸軍重要的主戰坦克,猛烈的坦克活力代表著戰場統治力,一門60毫米24倍口徑短管炮是否能夠實現摧毀敵方堡壘,打擊艱苦要塞的作用?
可以生產一臺裝備60毫米32倍口徑長管炮,作為坦克主炮火力進行對比。
與此同時,可嘗試更大口徑火炮裝備可能性。
批閱過后
李福壽滿意地放下手中的筆,不客氣的說,一旦項目研發中的各項指標得以實現,作為當今時代最強大的陸軍主戰武器,T-2坦克將會在近代戰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