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所學校建好后作為公立學校歸粵省教育部管理,他楊信只是一個傀儡,人事任命他都做不了主的話,那么他是不會同意合作的。
對于這個問題,粵省領導承諾,只保留政府對學校的監管權,不參與任何的校方管理,這也算是答應了這個要求。
見粵省領導答應了第一個問題,楊信這才提出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粵省能不能接受這所學校招收的學生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外省學生。”
他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要求,主要是他發現,在粵省打工并且帶著孩子在粵省就讀的家庭有很多。
如果這所學校建成,他首先考慮的就是在粵省打工的農民工家庭的孩子。
粵省之所以這么發達這么富裕,其實離不開全國各地來粵省務工的農民工們,這批人干的是最辛苦的工作,但是粵省的發展紅利以及福利卻跟他們沒有任何關系。
他們哪怕是在粵省干一輩子活兒,他們也不要想著能在廣佛深等城市買一套房。
當他們老了,干不動了,他們就會灰溜溜的回到自己的家鄉。
所以,粵省準備這么大手筆建學校,楊信也希望這所學校能夠盡量幫助那些全國各地在粵省務工的農民工家庭,讓他們能夠安心工作,不用擔心子女的學業問題。
對于楊信提出的第二個問題,粵省領導考慮的一下后,很快也答應了下來。
省府領導更是告訴楊信,別說百分之八十,就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沒有問題。
國家還沒有改革開放的時候,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當時粵省人口才四千多萬,改革開放后大量外省人口移民粵省,才有了現在粵省人口超過一億兩千萬的數字。
而像廣佛東深這些大城市,粵省本地人根本就沒有多少,大部分都是外來移民。
就連市府省府的很多領導都是外省的,所以楊信的這個問題對他們而言并不是什么大問題。
粵省領導答應了楊信第一個第二個問題后,楊信才提出了第三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那就是這所學校的老師他會在全國比較貧困的地區招收,他希望粵省能夠幫忙解決老師們的編制問題,以及五年后在粵省大城市上戶口的問題。
也就是說,能夠加入這所學校的老師,只要加入就能獲得編制,只要教夠五年以上,就能申請粵省大城市的戶口,享受到粵省大城市其他本地居民的福利待遇。
對于楊信的這個條件,粵省領導幾乎沒有任何考慮直接就答應了下來。
既然粵省領導答應了這三個要求,那么接下來,楊信就和粵省商談起了更多的細節。
粵省能夠投入這么大來建學校,可見他們對于楊信,或者是對于楊師系學校坐落粵省的重視。
雖然粵省已經成為了全國最富裕的省份,但是全國名牌中學排名中,粵省連前三十都擠不進去。
粵省最好的中學,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在全國中學排名中,也才勉強排到了五十名左右。
所以比起粵省在全國的名氣和地位,中學方面的名氣卻遠遠落后于其他教育強省。
楊信的出現,讓粵省教育部領導看到了讓粵省在中學方面趕超其他省份的機會。
所以,這才有了粵省要投資五十個億和楊信合作建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