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慧讓司機直接去了陳楊娃所在的縣民政局,民政局的工作人員聽說陳楊娃的戰友還在,也是非常震驚,恭喜陳楊娃道:“哎呦,老漢,你可是熬出頭了,老八路,現在國家有政策,你又是殘疾,可以申請國家補助,一個月幾十塊,有病了還免費治呢。”
陳楊娃眼淚汪汪,泣不成聲。
民政局那邊,還有特定的工作流程,讓陳楊娃回去等通知。
考慮陳楊娃拿到補貼以前,他還是一無所有,小慧只好把他放到當地縣招待所,交了三百塊,還給前臺留了電話:“費用不足,給我打電話。”
招待所一天住宿才十塊,吃飯一塊,三百塊能住近一個月。
民政局的動作也比較快,十天,他們的人弄清了事實,主要是馬登高和馬興后來回到部隊,被分到了別的部隊,所以,民政局的人才一直沒查清。
因為陳楊娃無兒無女,又沒有工作沒有家,他本人又不肯回原籍,民政局干部考慮再三,把他安排到招待所員工宿舍,是個不到十平方的小單間,一個月交二十塊錢,就可以在員工灶上吃飯,一天三頓不限量。
陳楊娃以前沒工作,只能拿傷殘補助,一個月三十二塊,除了吃飯住宿,還有十二塊零花錢,這年月,一件很時尚的防寒服才二十幾,一件的確良襯衫幾塊錢,住院治病是免費的,他的錢,足夠用了。
據說,陳楊娃的侄子聽說叔叔掙錢了,還去看他,說是接他回家,把自己的過錯,都賴到媳婦頭上。
陳楊娃舍不得告侄子,怕上級處分侄子,但不等于就不生-氣,他拿著掃把,把侄子趕走了。
陳楊娃特別感謝小慧,可小慧一走就再也沒露面,他只在跟人聊天時,念叨幾句:“那個于董,是個好娃,好得很,我都不知道怎么報答她。”他一直以為,小慧叫于董。
記者把小慧幫助陳楊娃的事跡,寫成報告文學,在澤州晚報上連載,引來別的報紙電視記者采訪小慧,讓小慧覺得特別不便,好容易安寧了一陣兒,生活又亂了套。
小慧拒絕一切采訪,紛擾了一個多月,才算是安靜了。
不過,報社每天轉給小慧的信,還是非常多的,幾天時間就是一麻袋,多數是夸獎小慧的,少數是求助的,可小慧根本看不過來,也幫不過來,只好將看過的信分類,需要幫助的,就轉給相應的部門。
院子里有人說小慧沽名釣譽,背后議論,小慧一概不理,程阿姨有一次碰上幾個人正議論,實在氣不過,就嗆了一句:“小慧付出那么多的金錢、時間、心力,圖的什么?榮譽嗎?她要榮譽干什么?又不是國家干部。你們說這些,虧心不虧心?”
這幾個人接下來幾天,看到程阿姨就躲。但是,院子里的流言,消停沒幾天又起來了,程阿姨給小慧說:“你也沒要礙著誰,是哪個這么壞,成天敗壞你名聲。”
小慧也覺得有人和她作對,因為,生活里,總是不斷出現新的事物,按說,流言的內容會不斷變化,可關于她自己,流言就停不下來。
事情反常,肯定有人作妖。
程阿姨帶孩子出去玩,眼睛跟雷達似的,不停地掃視,一直想找出誰和自家“閨女”過不去,經過兩年相處,程阿姨內心,已經把她和小慧當一家人了。
小慧卻不在乎誰在背后搗鬼。
“我和長風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阿姨,咱們過自己的日子,別管那么多。”
程阿姨依然難以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