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春,五彩路和平常一樣繁忙,位于路中央靠近碼頭的一塊空地新建了一間工廠和一個庭院。
工廠旁掛了廠名,乃是“慶陽面粉廠”,隨著廠名一起張貼在門口的,還有一則告示:
“本廠招會計師(賬房先生)一名,有意者進廠面談!”
人群中一位識得字的身著深灰色長袍馬褂先生用手指著告示,一個字一個字地大聲念著。
一個扎著兩個麻花辮的小姑娘拿著母親做的布鞋站在人群外,聽著先生念。
“這……唉……不會!”
“怎么不招工人……”
“這兵荒馬亂的年頭,有多少人讀書啊,還管賬!”
“哎……”人群議論完,先生一揮手,大家搖搖頭都散了。
小姑娘停在原地發呆。
“小姑娘,愣在那干嘛呢?”
小姑娘這才瞧見面粉廠門口站了個人,穿著深紅色的馬褂,頭戴瓜皮帽,是這家的管家先生。
“家中父親可是賬房先生?”
管家見小姑娘沒走,又加問了一句。
“不,不,我,我,會算賬,會寫字,可以試試么?”
“小姑娘,管賬可不是件簡單的事,你沒有做過,肯定做不來的。”
管家擺擺手。
小姑娘眼里有淚,有些著急,有些無奈。
“這本書,你拿回去先看看,如果三天內,我們這還沒有招到合適的先生,你再過來試試!”
門里走出一個額頭刻著三道深深豎紋的人,看著小姑娘的天足,來出一本書來,遞給小姑娘,并說到。
“老爺,您怎么出來了!”管家說。
小姑娘接過書,看了眼書名—《會計師條例》,感激地抬起頭,仔細地打量起眼前這位老人:老人雖然長得特別嚴肅,不敢讓人親近,但一說起話來,聲音聽起來特別溫暖,有一個詞怎么說來著,對,如沐春風,說的就該是這位老爺。
“謝謝老爺!”
三姑娘給老爺鞠了一躬。
“回去吧!”老爺說。
沿路的燒餅香,糖葫蘆的叫賣聲都沒能停住小姑娘的腳步。
回到家中,小姑娘風一樣地穿過院子,一頭扎進里屋。
“三丫頭,慢著點,仔細著鞋……”院子里一位身著粗布衣服彎著腰正在翻新鞋底的中年婦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