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
糧鋪里:
伙計1:“三姑娘來查賬了。”
伙計2:“三姑娘挺好看呀!”
伙計1:“那可不是嘛,要不少爺怎么成天跟著!”
掌柜:“議論什么,快去做事,新來的米倒了?還是地掃了?”
伙計1“拉走伙計2”:“走,走,走,干活去!”
掌柜(一邊拿抹布甩打柜臺,一邊自言自語):“查,查,查,一天到晚只知道查,查,查。”
說一聲“查”,甩打一下,很有節奏。
正文
1930年春末,蔡美娥轉作“統計”,三姑娘被安排和歐陽文正一起外勤。
三姑娘不知所措,歐陽文正倒是大言不慚:“你跟著我吧,我帶著你!”
歐陽文正倒真是輕車熟路,帶著三姑娘邯口大街小巷一家家逛糧鋪。
大多數糧鋪在居民區小巷口,小部分在鬧市區、江邊碼頭,也有一個最大的糧鋪在英租界銀行背街的。
居民區的糧鋪多是民房改建而來,大門改擴至2余米寬方便搬運大件物品,再添置上柜臺和散裝米大木桶即可。
有帶小院的民房就不需要改門,小院即可進出板車,還可方便工人進出停車休息。
第一天外勤,歐陽文正計劃先去居民區。
“居民區的糧鋪雖多但較集中,糧鋪鋪面也比較小,賬簿不復雜,一天可去3~4間,就當練練手。”歐陽文正說。
“你有經驗,都聽你的。”三姑娘微笑地看著歐陽文正說。
在居民區糧鋪前,歐陽文正挺胸背手踱著步,年輕人裝一副老爺姿態,東施效顰,相當的滑稽!
三姑娘捂嘴但還是笑出聲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歐陽文正倒是微笑著認真地說:“我本是主人,逛自家糧店就應該這樣!”
“你說得有理,你說得都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三姑娘繼續笑。
歐陽文正聽著更開心了,繼續踱步。
到需要清理賬簿的店鋪,就輪到三姑娘上場了,三姑娘活多話少,該問該查的,一件也不含糊。
“掌柜的,麻煩您把去年的賬簿拿給我看一下。”三姑娘在一家有小院的鋪面跟掌柜說。
掌柜穿著深紅色的緞子上衣,戴著跟管家一樣的瓜皮帽,左側嘴角還有黃豆大小的一顆黑痣,上面還長了幾根3寸長的毛發。
“去年的,還查什么!”掌柜不耐煩。
“麻煩您拿一下,我核查一下去年底的存貨。”三姑娘耐心地解釋。
“去年是有些存貨,但都是陳米,長了蟲,不能賣了,我歸了零。”掌柜淡定地說。
“那您帶我去看看!”三姑娘不放棄,繼續說。
“都夏天了,誰還留著那些長了蟲的米,我是養蟲子么?”掌柜很氣惱。
“就是都被蟲蛀完了,也得留著米袋子的尸首。核銷不是掌柜的權限。”三姑娘據理力爭。
掌柜一把搶過三姑娘手中的賬簿,摔在地上,賬簿的封面劃過米桶,給劃爛了。
三姑娘氣得臉發青,話也說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