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下,響起了陣陣掌聲。
大會的第二項開始了,由鄉里李程達作一個扶貧工作方面的簡單介紹。
當然了,最為重要的,當然是對南堡竹藝的發展進行一個介紹了。
從竹藝廠到腐竹廠,再到如今正在進行的生姜和大蒜種植,以及黃豆基地的建設,這一切,在陸飛看來,是非常的正常商業活動。
但是,在李程達的講話之中,這一切變成了幫助鄉人脫貧致富奔小康實打實的方法,路線……
接地氣的項目,保障鄉人利益的合約,這一切都是因為腐竹廠把鄉人利益擺在第一位,把自身擺在第二位的情懷所致。
講話之中,李程達提到了黃玉珠,提到了黃玉珠和陸飛的談話,講到了陸飛寧愿讓農戶多賺點,自己南堡農產品網店可以不賺錢的想法都說了出來。
這會兒,陸飛都有些不好意思的低著頭了。
自己的念的稿子自己都沒辦法修改,更何況李程達的講話呢?
第二項議程結束之后,來自縣里文化局的人員對陸飛傳承陸氏篾匠技藝,進行了一個簡單的說明。
沒錯,這個說明就是圍繞陸飛申請非遺傳承人而去的。
會議的流程一項一項的進行著。
有平都市里非遺評審委員會的專家發言,有來自平都市里其它縣鄉的一些傳承手工業者發言。
對于南堡竹藝廠,對于一些傳統技藝的發展,大家暢所欲言,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一系列的發言之后,涂老進行了最后的總結發言。
可以說,這一個會議,已經不是單純的評審會了。
這個,在縣里和市里文化部門的要求之下,涂老自然也同意了他們的想法。
正值脫貧攻艱之時,能夠有這么一個良好的范例供大家學習,也是符合大家的需求。
立足實際,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探索,這是涂老發言的主題。
會議結束了。
在稍后的自助餐會之上,陸飛到是結識了一大批傳統手工業者。他們有木匠,有鐵匠,有做水缸的,有專門編草席的……
華夏幾千年的歷史,有著璀璨文化。在民間的有著各式各樣技藝的人,自然也不在少數。
這么多年來,有的傳承已經沒有了,有的傳承依然還極具生命力,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但是,時代的變化依舊。
若是沒有采取一些措施的話,怕是很多技藝同樣會淹沒在那時間的長河之中,只存在于書本文獻之中了。
“觀眾朋友們,下面播放一則新聞……”
南堡老屋,廳堂之中,電視里正在播放新聞。
陸飛在那主言席上發言,此時正在新聞里播放。
這則新聞從縣里到市里,最后推選到省里。此時,正是吳中省衛視新聞。
據說,省里已經把這則新聞推選到了央視。
至于央視能不能選上,陸飛當然沒有關心這些。
到是陳吉平,此時剛剛掛斷了電話。
不過,那臉上抑制不住的興奮,一到陸飛面前,陸飛就看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