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傅是明白人。”
這一聲“馮公”喊得馮衍飄飄然,滿口應承下來,等他回到櫟陽,才發現第五倫召集諸卿緊急開會,卻是因為南方傳來兩樁大事。
其一是,綠林軍前鋒,已出現在峣關!
“其二,則是綠林劉嘉部攻漢中,得到當地人響應,遂殺大尹王林,漢中投降綠漢。”
對這個消息,第五倫不知道自己應該是悲,還是喜。
“有傳言說,王莽,亦死于亂軍之中!”
……
“這當真是王莽的頭顱?”
七月初,更始皇帝劉玄坐在宛城的臨時宮室“黃堂”中,孰視這枚剛從漢中送來的首級。
坐在劉玄身邊的人是舂陵劉氏的族長,國老劉良。劉良是個老好人,不忍看,因為他一直覺得王莽對舂陵宗室還不賴,一直主張捉了王莽,像商湯放逐夏桀一般,趕到偏僻處關起來等他自己死就行,大不必誅殺。
可其余人卻歡天喜地,有人道:”是真的,劉嘉說在漢中追捕王莽,逼得他跳了山崖,當場死去,衣裳被樹木掛成了破布,但仍能看出是皇帝冕服。”
“王莽六十多歲,此人亦是六十多,頭發全白,又聽說,王莽生有一張大嘴,下巴前突,眼大而赤紅,聲音洪大而嘶啞,此人亦如是也!”
“假的。”而宛城第一大姓李通李次元,作為綠林高官中最有見識的人,瞅了一下就斷定這是偽裝,是自愿或被迫假扮的,好讓真正王莽脫身。
“我聽說虞舜重瞳,王莽亦重瞳,然而此人眼珠卻與一般人無異。”
李通又像看馬匹齒齡一樣,捏著死人臉頰露出牙床:“陛下看這牙齒,磨損嚴重,絕非錦衣玉食之人所有。”
當皇帝后胖了一圈的劉玄,看了一眼擺在面前的美味佳肴,豹胎猩唇,以及上好的梁稻:“但朕聽說王莽一向簡樸,喜食粗糧甚至糟糠啊。”
眼下是眾說紛紜,而劉嘉也沒抓到幾個王莽親隨,因為大多數人不是死在了路上,就是隨王莽而死,甚至連最重要的璽綬也沒了蹤跡,天子劍、虞帝匕首亦不翼而飛,唯一送來的證物,就是據說不離王莽身邊的銅威斗……
劉玄打量著這銅威斗,還掂量了掂量,最終在他最信任的綠林渠帥朱鮪勸說下,做出了決斷。
“王莽必須死!”
就算這人頭是假的,也得當真的辦!且讓劉嘉、賈復等人繼續在漢中搜索,同時劉玄根據眾人的提議,做了一個儀式:將這腦袋掛到宛市,效仿武王誅紂,張弓搭箭連射三發,又用“輕呂”擊之數下,最后懸于白旗桿上示眾,宣布更始皇帝完成了誅莽偉業!
也不知是被迫還是主動,聽說王莽死了,剛被綠林困了小半年,發展到人吃人的宛人,居然紛紛涌了出來,對“王莽”的腦袋大聲唾罵,取下來當蹴鞠踢,甚至有人切了這不知幾天前的死人舌頭咀嚼吃下。
劉玄站在黃堂上看著這一幕,嚼著烹熟的嫩牛舌,只感慨道:“王莽若是不篡位,也不至于有今天。”
他的一個寵姬在一旁笑道:“若王莽不如此,陛下焉能得到天下?”
劉玄大悅,哈哈大笑起來,又讓寵姬用嘴給自己喂了一根牛舌——他和第五倫不一樣,做皇帝小半年,什么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已經快湊齊了。
沒錯,在擊破宛城和昆陽大勝后,這天下,似乎攔都攔不住,朝劉玄的懷中投來。荊州、豫州的豪杰翕然響應,皆殺其牧守,自稱將軍,用更始年號,以待詔命,旬月之間,遍于關東,每天都有大量印綬和詔令要送出去。這導致金屬不夠刻印,有些地方甚至用石頭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