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詩沒有立刻答應,神色略有猶豫,他對當官一點點往上爬興趣不大,若是應承,或許就要跟著第五倫離開家鄉河內了。
第五倫遂讓杜詩與自己在水輪前駐足,指著它說道:“余有老友桓譚。”
“他寫過一篇文章,叫《離車》,其中說到了水碓。”
“伏義之制杵臼之利,萬民以濟。及后世加巧,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又復設機用驢騾、牛馬及投水而舂,其利百倍。”
從春秋戰國只能用手舂搗谷物的杵臼,到秦時用腳踏著就能舂米的踐碓,再到如今的水碓,效率增加了百倍是夸張,但十倍或許有。水碓的出現,導致秦漢時的苦役”城旦舂“,到了王莽時已經少之又少,因為官府和太倉樂得用效率高日夜不息的水碓,官奴婢則用于其他勞作。
桓譚雖然自己沒意識到,但這一段翻譯成后世的話,就是“解放生產力”啊!
他與杜詩說了自己的計劃,水排需要在魏國控制下的各處鐵官工坊推廣,魏郡、河東、河內皆是如此,除此之外,利用水輪為原理,各類水力機械,也要讓少府、水衡的匠人們進行鉆研制作。
雖然嘴上常拿諸漢來打趣,但第五倫是很感激漢朝的,從關中走到河東,再到河內,他看到的是漢家尤其是漢武帝時,留下的巨大遺產:遍布各郡的溝渠,這些水流不僅能用于灌溉,還能充分利用起來。
“我希望十年,二十年后,天下每個里閭外的溝渠,都能建立水磨坊,替百姓將難以下咽的麥粒磨成面粉,制作湯餅、胡餅,萬家咸樂。”
“水碓不止能用于舂搗糧食,還能捶藥材、搗絲麻、碎礦石,甚至是鍛打鑌鐵!讓百煉鋼不必耗時耗力!”
“往后還需要制作水力大紡車,讓成百數千婦人熬白頭發熬瞎眼睛才能織成的布,借助水力一氣呵成!”
此外還有漂染布料、鋸木,大膽發揮出想象力,懂技術的官僚組織工匠發明,再靠著一個強有力的官府推行,第五倫相信,水力機械,必能在水利豐富的地方遍地開花。
就像慢慢消失的“城旦舂”這種刑罰一樣,巨量的人力將被解放出來,至于他們會被用于何處?第五倫還沒太想好,因為亂世還不知持續多久。開溝渠、辟荒野、服徭役,戰時需要的人力太多了,適量的水力機械,可以確保他們被征召之時,農事和手工不至于荒廢太嚴重。
杜詩被第五倫的這愿景給驚到了,除了感動外,只暗嘆,上位者要么以搜刮民脂民膏為要務,欲表現自己時也不過是禮賢下士,大談詩書禮樂,不料卻有第五倫這種奇人,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他下拜應諾,接受了水衡都尉丞的職務,也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第五倫遂笑道:“因為在余看來,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才是真正的圣人之道!”
……
第五倫在河內停留的時間沒有太久,就在他終于接到了老婆孩子,攬著久別重逢的發妻馬嬋嬋,又將自己已經快半歲的獨子抱在懷中愛不釋手時,一個消息也從西方傳來。
“綠漢大司徒劉伯升帶兵三萬,進入關中了”
……
PS:第二章在推薦一本讀者寫的書《北宋末年一牙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