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雖如此,但王隆望向長楊宮的目光,依然是憐惜的,縱是漢成不愛民,但長楊本身是沒有罪過的,從司馬相如到王褒、揚雄,這些上林離宮承載了多少文雅佳事,如今卻化作灰煙。
第五倫又道:“早在王莽時,這長楊宮射熊館豢養的黑熊就統統被殺了節省經費,空空如也,但時至今日,上林中,仍有不少‘熊羆’!”
他指的是籍劉伯升、隗囂二人的“寬厚”,得以盤踞霸占這兒的渭南豪強,如今卻是趁著戰爭,將其一掃而空!
第五倫笑道:“萬將軍、張將軍在上林中搏豺狼,手熊羆,何其壯哉!文山,這難道不值得作一篇賦么?”
王隆應諾退下,方才靜靜聽著,一直緘默的少府宋弘,卻又詢問魏王:“等趕走豺狼熊羆后,大王會如何處置上林苑?”
劉伯升、隗囂動了上林苑,開了個壞頭,故而魏王麾下不少人也眼巴巴看著。
宋弘倒是不感興趣,但他知道,魏國之中,有些人也正打著主意,若是魏王能像劉、隗一般,將上林分給功臣宗室圈地經營就好了!甚至連魏王宗室里的第四咸,都對上林念念不忘,曾到他這來探聽過消息,被宋弘黑著臉趕走。
宋弘很想知道,第五倫會如何處置這前朝皇家私產。
第五倫卻反問宋弘:“少府以為呢?”
宋弘說道:“這上林的淵源,起自秦時,秦始皇帝欲大苑囿,為優旃所勸。”
“漢初時,蕭何曾諫劉邦,說長安一帶土地狹窄,而上林苑中卻有著許多空地,已經荒廢了很多年,可以讓百姓自取耕種,而勿要光長草木喂了禽獸。然劉邦大怒,認為蕭何乃是自媚于民,將其下獄。”
“這之后,上林遂成了皇家園囿,漢武時征數縣之地,擴大過一次,東方朔曾以三害諫之,他說得確實有些道理。”
“上林氣候適宜,有稻梨栗桑麻之饒,土宜姜芋,水多蛙魚,貧者得以人給家足,無饑寒之憂。這樣物產豐富的膏腴之地,卻因為皇家私利,投入猛獸,變成虎狼之墟,確實是可惜。”
第五倫明白宋弘的意思了,拊掌道:“余與少府之見略同。”
其實在漢武治世,圈了上林,卻開發出渭北更多的田地,于國家并無損失,盛世時也無可厚非,可如今是亂世,生態環保,還是放在活命之后吧。
第五倫做出了決斷:“上林苑中的池塘、山林,乃至于其中的金、銀、銅、鐵、豫章、檀、柘,異類之物,此百工所取給,萬民所仰足,歸少府、水衡都尉所有,私人不得開采。”
“但一些平闊地帶,則可以辟為農田,能得上萬頃地了,亂世里,長安不少人失了本業,余不忍其饑寒交迫,來年開春后,大可來此耕作屯田,自給自足。”
宋弘聽罷,松了口氣,這永遠嚴肅的君子,緘默寡言,對第五倫騙他離開長安還有些怨惱,但今日難得對魏王有所贊譽:“劉伯升、隗囂將上林分予‘百姓’。”
“而大王,則要將其,分給真正的百姓!”
“揚子云在《長楊賦》中,以為君王應以養民為準則,動不為身,玄默為神,淡泊為,我深以為然。身為弟子,王隆只見其辭藻皮毛,但大王,卻是得了子云翁此賦之真意啊!”
“素聞少府剛直君子,不喜阿諛媚上之人,今日怎也如此?余不愛聽這些話,少府倒不如為我做好此事。”
見宋弘跟自己站在一邊,第五倫自是欣喜,除卻景丹、任光外,他還有這一位可用啊,只道:“不過,剖分上林,但那是開春后的事了。”
第五倫指著渭南渭北平行西進的軍隊:“首先,得將隴右的‘虎豹犀象’,驅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