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音從當地人口中得知,敖倉與滎陽之間的主要交通,是甬道及廣武澗,這條路能避開鴻溝邊的赤眉大軍。廣武山作為道路屏障,也是方圓百里內的制高點,山上有兩寨,分別是漢王城和項王城,斥候發現,魏軍也在那布置了兵力。
但卻不知道那里有多少軍隊,反正赤眉的分卒被打退,沒試探出來,這些藏于山城營寨的魏軍居然連煙灶都不點,讓人無從判斷。
看來馬援是分兵在三處,敖倉、廣武山、滎陽,說好聽點是互為犄角,說難聽點就是一字長蛇陣,首尾難以相救。
“打蛇要打七寸!”
楊音能混上赤眉五公,也有些能耐,七年的仗沒有白打,只道:“我先帶四萬人攻敖倉,引誘廣武山魏軍來救,纏斗于平川。一旦彼輩離開,便立刻令滎陽附近的四萬人向西進軍,效仿項羽打劉邦之法,切斷甬道,占據廣武!”
到那時候,滎陽與敖倉將被切斷,赤眉占據高陽之地,敖倉便神仙難救了。吃飽肚子,等到樊崇主力抵達,再一起奪滎陽,西進成皋、洛陽的路便能打開。
隨著赤眉將敖倉團團圍住,廣武山終于有了動靜,魏軍開始頻繁調撥,旌旗隱于山坳溝壑間,讓人只以為滿山林木亦是戈矛旗幟,難辨人馬。他們似乎在猶豫,不知道該不該來支援敖倉,楊音只能耐下心來等待,心里暗罵這批魏軍也太膽小了。
一直到了半個時辰后,廣武魏軍居然還在山林里磨蹭,這讓楊音感覺到一絲不對勁,果不其然,來自南方的赤眉斥候匆匆趕到,向楊音稟報道:“有魏軍從廣武山南出,向滎陽城北的四個萬人營進攻!”
“往南?”
楊音一愣,旋即反應過來,看向廣武山北那批在山林里磨嘰的魏軍,看來這些是疑兵啊!
“廣武山的魏軍膽子不小啊,誰人統領?一定是想先擊敗我后軍,然后與滎陽城中的馬援匯合,截斷我前軍退路!”
楊音驚得了一身冷汗,沒想到一直避戰的魏軍忽然膽子這么大。
但這種驚愕,就被憤怒取代了,這也太看輕赤眉了罷!
楊音立刻喚來眾三老:“一萬人盯住敖倉。”
“勿要讓守軍出來。”
“一萬人直接進攻廣武山,設法奪其城寨,魏軍盡出,兩寨必空,山里中的疑兵可騙不了我,縱不能盡取兩寨,拿下一個也算勝利。”
“剩下兩萬人,隨我回去!
楊音算數不錯,雖然不知廣武山中有多少魏軍南下,但就算與滎陽魏軍匯合,總兵力應也不超過三萬。
而自己回援后,赤眉將多達六萬!
二打一,只要拖住,等掉隊的兩萬人后至,他便能擁有絕對的兵力優勢,若運氣好,直接將魏軍主力在郊野端掉,這場敖倉、滎陽爭奪戰就提前結束了。
赤眉軍前晚過夜的大營,只在敖倉以南山十余里,西臨廣武山東麓丘陵,南邊則是一條小溪流,勉強算“山川之固”。
赤眉的營地,在起兵時就是一群山賊老農,沒有規劃、沒有柵欄,什么都沒有,只是大致地按照各萬人營、各三老、從事麾下,劃一塊停駐休息的空地,擠在一起睡而已。轉戰七年后,總算有點長進,學會在營外挖溝塹,設崗哨了,變成了亂中有序,楊音離開前安排得妥妥當當。就算魏軍傾巢而出,守住是沒問題。
然而等一個時辰后,楊音靠近大營十里外時,他見到了什么?
一個被人點著的馬蜂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