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合縱必要有一位縱主,否則難以成事。”
方望見劉秀神色略有動容,遂道:“外臣本以為,公孫皇帝足堪此任,但見到陛下后,才知道我錯了。”
在方望看來,公孫述和劉秀確實是截然相反的人,光看禮賢下士的態度,公孫述很有皇帝架子,他每次見方望都擺足了儀仗,喜歡擺弄繁文縟節。
反觀劉秀,竟私服與自己相見,毫無帝王姿態。
再看戰略眼光,且不說公孫述差點聽了馮衍之言把自己殺了換和談這樁糟心事,公孫如今大業未成,就已經暮氣沉沉,有良將賈復而不能善用,國內雖然還過得去,但他最近封了兩個兒子為王,大失人心,又失去了與第五倫作對的勇氣,一心想南進謀求偏霸。
劉秀卻不同,雖然他裝作沒有雄心的樣子,但就方望一路所見……
“漢雖舊邦,其命維新!”
方望道:“外臣入漢境后,卻見民眾有序,官吏忙碌,士卒巡視無缺,良將能盡其用,鎮守各方,叫魏兵無隙可乘。到達江都后,回首眺望大江,確能感受到重興的大漢雄風,若廣陵之濤,澎湃奔騰,氣象萬千!”
他半是衷心,半是吹捧地說道:“故陛下比起公孫皇帝,更適合成為縱主!”
方望行走天下,給人遞的都是刀子,既然公孫述不能用,那這柄阻止第五倫一天下的利刃,還不如給劉秀!
劉秀看著面前的策士,唏噓不已,算是明白,此人多半是蒯徹一般的人物,換了平素,劉秀必殺之,可無奈的是,眼下漢弱魏強,方望這種人,劉秀也得加以利用,哪怕他在騙自己,仍要虛與委蛇。
他嘴上大贊方望對抗第五倫是“千萬人吾往矣”,一面繼續試探:“故而先生寧在東西合力后,將江陵等地交給朕,但若如此,公孫皇帝豈不震怒?若是東西決裂,反而叫第五倫做了漁翁,此事先生還得細細分說才行。”
方望神秘一笑:“外臣自有一策,既讓陛下盡取襄陽、江陵、江夏三大要地,又能叫公孫皇帝心滿意足。”
劉秀追問:“是何辦法?”
方望道出了他的妙計:“很簡單。”
“借荊州!”
“具體來說,是事成之后,成家讓荊北江陵、襄陽等地予漢,作為交換,漢帝當割荊南長沙等三郡,交予公孫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