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望建言道:“與其讓南郡、江夏日后為魏軍所奪,不如東西兩家率先動手,夾擊秦豐,滅其國!”
“然后江夏歸漢,南郡歸公孫皇帝?”劉秀以為這就是方望的條件,但心里是有有些存疑的,正如方望所言,江夏能制江東之命,江陵則更在上游,落在成家手中,東南就安全了么?
豈料方望卻道:“不然,江陵城,連帶從大江到襄陽之間土地,都可交給陛下!成家只取南郡西邊夷陵城,以及江南公安數縣足矣!”
這條件倒是優渥到讓劉秀難以置信:“兩家共同出兵滅楚,事后漢取八成,而公孫皇帝只取其二?”
江陵以及江漢平原,那才是荊州最富庶的中心,長江邊的夷陵等地則略顯偏僻,公孫述這不是舍珠取櫝么?劉秀一時間摸不清方望之意,甚至質疑起了他說話的份量。
“如此盟約,當真是公孫皇帝之意?”
方望頓時大笑起來:“當然不是,此乃方望與陛下密約也!”
哪怕以劉秀的演技,也有點繃不住了,但這一切的怪異,都在方望的下句話中,得到了解釋。
方望朝劉秀長作揖:“陛下以為,方望乃是效忠于公孫皇帝的使者?”
劉秀道:“素聞先生最初侍奉隗囂,而后才入了蜀中,成了成家之臣。”
方望嘆息:“確實如此,望奔走于巴蜀及羌中,沒有絲毫怨言。但陛下有所不知,先前因魏國使者離間,公孫皇帝差點殺了我!虧得友人相助,這才得到寬赦,作為密使來到東南。”
劉秀心中冷笑,這個人說的話,他半句不信,面上卻故作驚喜:“那先生是要棄蜀投漢?”
豈料方望在搖頭:“是,也不是。”
“那先生究竟為何?”
方望反問:“陛下可知陳軫?”
劉秀頷首:“只知是戰國時策士。”
方望道:“陳軫身為齊人,與張儀為敵,曾憑借口舌之利,為齊國擊退楚國大軍,又替楚國謀劃,取韓國之地,謀求齊楚結盟,合縱抗秦。”
“敢問陛下,陳軫究竟是忠于齊,還是忠于楚?”
劉秀搖搖頭,方望的聲音變大:“都不是!陳軫一生,只有一敵,那便是張儀!張儀主連橫,故而陳軫奔走六國,所忠誠者,也只是合縱一事!”
他自述道:“如今第五倫麾下有馮衍,此人有張儀之智,亦主連橫,欲助第五掃滅天下;方望希望與他較個高低,故而心屬合縱,愿天下諸侯協力,共抗強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