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他明為拜廟尊孔,但言語中,大有不信讖緯的趨勢,孔志不敢答話,但同樣嘗到了神化先賢甜頭的其他人,卻再也忍不住了,這筆吃了上百年利好的大生意,可不是輕易能放棄的。
“陛下。”
一位白發老翁站了出來,卻是曲阜兩大家族,顏氏的家主,他們是顏回的后代,地位僅次于孔家。
“演孔圖中讖緯描繪孔子形貌身世,雖多有夸大之言,但關于孔子先知先覺,卻是確實有其事。”
第五倫就怕整個魯地的儒士都和孔家一樣圓滑不接招呢,見有人跳出來,遂笑道:“哦?何事屬實,顏卿且說說看。”
言罷還瞅了一旁的桓譚一眼:“今日博學之士頗多,都一并聽聽!”
感受到第五倫這個小眼神,桓譚頓時恍然大悟。
“陛下還說‘予對孔子決無壞心思’,原來就等在此處!”
卻聽這老顏翁搖頭晃腦道:“緯書中說,吾祖顏子(顏淵)與孔子俱上魯泰山,孔子曰‘登泰山而小天下’,而后向東南望去,竟望見千里之外,吳都姑蘇閶門外,系有一匹白馬,遂指予顏子看,然而顏子只能看到吳閶門外有如系練之狀。”
“孔子遂以手輕撫顏子雙目,糾正其看法,而使其能見白馬,然而下山之后,顏淵發白齒落,遂以病死。”
“究其緣由,是精神不能若孔子,強力自極,精華竭盡,故早天死。”
聽完后,第五倫心里直呼好家伙,他還是小看緯書了,連瞳術都弄出來,這孔子目看千里,還能傳功,傳功導致大徒弟精神力難以承受而死,這已經不是武俠,而進階到玄幻了!這群搞讖緯的俗儒,不去寫小說實在浪費。
然而那老顏翁卻對此篤信不疑,反復強調:“此乃先祖代代相傳之事,焉能有假?”
“奇哉。”第五倫拊掌作驚奇狀,再度看向桓譚:“君山大夫,予令能工巧匠所制‘千里鏡’,其實僅能看千步之外,豈料五百年前孔圣人,已練就一雙千里眼!”
桓譚這下知道,第五倫是讓自己上了,他差不多了摸清楚了第五倫的目的,是讓自己下場和這顏翁辯一辯呢。
雖然頗有被第五倫當劍使的感覺,但桓譚可是連人死后有魂靈都不信的早期唯物者,對讖緯更是一貫嗤之以鼻,那顏翁繪聲繪色講的奇事,他半個字都不信。
于是桓譚遂與第五倫配合,應道:“陛下,臣能背誦《論語》之文,不見此言。再回想六經之傳,亦無此語,由此可見,這故事,不過是鄉野村夫為博人矚目,隨意編造,不足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