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搖頭,他們確實沒這種經歷,所以感受不到切膚之痛啊,于是承宮進一步告訴他們一個事實:“正是因為邊郡擋在北邊,這才使得匈奴馬蹄,不能波及關中、三河啊!”
他接著讓一個并州本地官吏上臺,講述匈奴頻繁入寇,使其父母被殺,妻女被擄走至今杳無音信的經歷,說得潸然淚下。若換了過去,士卒不一定會共情,可如今既然已經認識到大家都是“大魏子民”“華夏之胄”,一時間聽得拳頭也硬了。
承宮看情緒差不多了,這才開始給大伙上價值搞升華:“諸君,可知吾等為何來到這異鄉,與戎狄胡虜作戰了?”
“因為若并州諸郡丟失,匈奴人的馬蹄,便能越過蕭關,直達關中、三河,慘遭蹂躪的,就是汝等的家鄉,被殺戮奸污擄掠為奴的,就是汝等的父母、妻女!”
他的手猛地一揮,聲音喊到最大:
“是故,吾等在此守衛的,并非是異鄉。”
“亦是家鄉!”
一時間,吏卒情緒洶涌翻動,激動的人起身拊掌,更有人揮起拳頭,高舉刀矛,高喊起他們在關中訓練時,就被軍官反復教的口號來:
“保家衛國!”
這個第五倫與馬援、萬脩等人在新秦中與盧芳初戰時就喊出的號子,再度出現在這片土地上,卻不再是寥寥數百人再喊,而是全旅、全軍的共同呼聲!
等承宮捂著嘶啞疼痛的喉嚨從這個旅的營壘中出來時,迎面碰上了笑著朝他拱手的耿弇。
“多虧了承大夫。”
耿弇的最后一點擔憂也消失了。
“現在三軍士卒,知道為何而戰了!”
承宮卻不敢居功,連忙還禮:“此乃陛下之諭也。”
他說的話,除了靠著做夫子的經驗自由發揮了點,其余基本都是第五倫親自擬定的劇本。而其余二十余名的“隨軍郎官”,也人手一份,經過承宮耳提面命的培訓后,再在各自負責的旅中做宣傳。
一路鋪墊后,他們終于在戰前將士氣提到了最高點!這點興奮勁,應該能持續到他們真正與匈奴人交鋒見血的那一刻了……
“下吏還要去下一個旅再說說。”承宮區區文人,也只能做好自己應盡的責任,朝耿弇長作揖:“軍爭之事,這五萬士卒的性命,就全靠將軍了!”
承宮前腳才離開,同樣隨軍監視的繡衣都尉張魚也來見耿弇,告訴他一個天大的好消息。
“車騎大將軍,胡漢偽帝盧芳的部將,派人來接頭了!”
喜歡新書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新書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