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陽平關方向往南看,能望見遠在百里之外,高聳入云的大巴山,而定軍山便是大巴山余脈,自西向東隆起秀峰十二座,不似主脈那般峰巒如聚,反如一串連珠。山峰之間的埡口,就連樵夫村民都時常翻越——更別說從小住在大山心,于林中赤腳行走如履平地的氐兵了。
魏軍中的氐兵能溜過來突襲不奇怪,奇的是,當他們的旗號剛出現在定軍山埡口,試探性發動襲擊時,駐守當地的蜀軍偏將居然帶頭跑了!將熊熊一窩,本就士氣低落的五千蜀軍自然也跟著一起撤,竟成潰潮之勢。
“原來氐兵如此厲害!”
這使得氐兵校尉齊鐘留大為驚訝,連他都不知道,氐人的戰斗力居然這么強——五年前,他舉旗反公孫述時,氐人各部可是被蜀兵打得敗退仇池山,差點覆滅。
倒是阿云回頭看了看他們打著的旗號:魏字大旗就不提了,更要命的是馬援的將旗也在,這不就是魏人故事里說的“狐假虎威”么?讓蜀軍恐懼的不是氐人,而是馬援啊!
趁著蜀軍潰走,氐兵迅速前推,占據了被他們遺棄的定軍山南麓營地,接應后一旅隴右兵開進。
定軍山位于陽平關與沔陽(今漢中勉縣)之間,而沔陽是蜀軍大本營,屯糧之所。從山上可以清晰看到其間運糧的道路,若此道被切斷那陽平關再堅固,也成了絕地!
深知其中利害的荊邯也立刻做出了反應,他以為馬援果然親自突襲定軍山,遂將兵力一分為二,一半仍鎮守陽平關,自將萬人渡過沔水,收攏潰兵,試圖向定軍山反撲!
雙方遂圍繞定軍山南麓營地開始了攻防戰,荊邯瘋狂地指揮各部仰攻,氐兵及后續趕到的隴右一旅則居高臨下防守,鮮血染紅了定軍山腰的淺草灌木,尸骸堵塞了小道,從天明打到天黑,雙方仍未分勝負,荊邯不得不從沔陽、陽平關及北方馬鳴閣再調三千來援。
最終,蜀軍還是占了人多的便宜,步步向定軍山逼近,然而就在荊邯以為自己即將取勝之際,卻有侍從滿眼驚懼地指著后方道:“荊將軍,看那!”
此時天色已經全黑,荊邯愕然回首,卻見沔水對岸,與定軍山遙遙相對、遠在三十里外的走馬嶺:也就是馬鳴閣道的出口,一條條松脂火把組成的長蛇,正從閣道逶迤而出,而后點燃了蜀軍北營!
“中計了!”
荊邯登時大驚,頓時明白,魏軍乃是聲南而擊北,馬援將旗雖在定軍山,但他本人,多半是奇襲了馬鳴閣道。
事已至此,回救北營已來不及了,在魏軍南北夾擊下,陽平關、沔陽恐怕都守不住!荊邯只覺天旋地轉,幾乎倒下,他心有不甘地痛呼道:
“馬援……馬鳴閣,這地名本應驚馬走馬,為何反過來應了其命勢?”
荊邯驚懼北顧,雖然隔著三十里遠,卻仿聞烈馬嘶鳴,驃騎大將軍的鐵蹄踏動奔雷,飛越天梯石棧,勢要將整個漢中,席卷而下!
喜歡新書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新書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