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何太后沒太明白,疑惑道:
“有何不妥?宗室女子雖數量較少,但若為宗廟社稷計,就算是真的讓一個宗廟女子嫁娶高句麗,縱然遼地苦寒,我想也不會有宗室女子拒絕的。”
其他大臣們面面相覷,還是蕭復站了出來,說道:
“太后,這些宗室女子,她們,也姓武啊。”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就算是何太后,再怎么對政治不敏感,聽著蕭復的語氣,再看著周圍那些大臣們的臉色,如何還能不清楚事情的原委呢?
武稚是女人,現在是天子,打了勝仗,威望正隆。
只要趕走了匈奴和突厥,而后收拾了國內的藩王們,武稚這個皇位,可以說是做的穩穩當當的,可以說是天胡開局。
但這也同樣帶來了一個問題,當天下人覺得女天子也能做得很好,有一就有二,別的宗室女子,也有繼承皇位的資格啊。
其實聯系一下歷史,就能非常容易理解,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之后,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可都不老實啊。
這高句麗若是娶走了宗室女子,萬一要是天子有個什么閃失,生孩子進了鬼門關之類的,或是沒有子嗣,或者高句麗根本就是想要一個有皇位繼承權的總是女子。
高句麗直接擁立宗室女子,向大周開戰的話,局勢可就不妙了。
一個高句麗不致命,但高句麗因此和匈奴,突厥聯合起來的話,就很致命了。
何太后想到此處,也是明白過來,沉默不語,而后聽到另外一人說道:
“但直接拒絕,恐怕也不妥當,高句麗雖然與匈奴交惡,但與我們大周,其實也好不到哪里去,他能來與我們大周結盟,自然就能去和匈奴結盟,若是我們直接拒絕,惹惱了高句麗,他們去與匈奴結盟的話……”
這人話說完,吏部的一位侍郎立馬氣勢洶洶說道:
“怕他作甚!又不是沒打過!匈奴,突厥都打了,再打一個高句麗又如何,況且高句麗,也不一定會打,和親一事,關系重大,還是拒絕為好。”
這位吏部侍郎說完,倒是邊上的戶部尚書蕭復,幽幽的說道:
“府庫……沒錢了……”
禮部尚書幽幽說道:
“突厥和匈奴已經結盟,吐蕃若即若離,若再加一個高句麗……”
大家臉色紛紛變了,東西南北四面夾擊,四國分周啊?
兵部侍郎也是一臉擔憂:
“我們也沒有那么多兵了。”
一群人說完,那個吏部侍郎也是沒話了。
畢竟以往叫嚷開戰最兇的一幫人,以耿忠為首,現在都在外面帶兵打仗,打的那是風生水起的。
當然就算是他們這群鷹派,連帶著最大的好戰頭目,天子本人在長安城,分析利害之后,也知道該此時局勢,應當拉攏高句麗。
誰都想一直熱血到底,但國事非個人爭勇好斗,一味窮兵黷武,尤其是在眼下國庫并不充裕,百姓困苦,國內藩王依然勢大動蕩的時機,四處樹敵的話。
好戰必亡這四個字,可就不止是說說而已了。
大臣們一陣沉默,何太后也是一陣沉默,這可……如何是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