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城出現在趙和的視線之中。
他有些疲倦地從馬上站直身體,活動了一下雙手。
自齊郡回咸陽,這是長達三千里的行程,哪怕他年輕精力好,卻也因為趕路而疲憊不堪。
“總算回咸陽了,直娘賊的,這一路盡在吃灰!”樊令呸了兩口唾沫,長長舒了一口氣。
趙和微微一笑。
他們自東門進入咸陽,與兩年前離開時相比,咸陽似乎毫無變化,但趙和還是敏銳地感覺到,咸陽城中的氣氛有些不一樣。
低沉、抑郁。
哪怕犬戎被逐出了大秦,可這一場戰爭,大秦還是吃了老大的虧,咸陽城的人口,都因此而少了。
“先去大將軍府還是哪兒?”在街上走了一段之后,樊令才發現趙和似乎有些魂不守舍,便向他問道。
“大將軍府……算了,先去那邊。”
趙和伸手一指,指的是一個讓樊令意外的方向。
咸陽城的西南。
“咸陽令署?”樊令問道。
“不是咸陽令署,而是白云道觀。”趙和道。
“去那里做什么,在齊郡,我可在浮圖寺廟里呆得發厭,莫非在咸陽城,還要去道觀呆?”樊令抱怨了兩聲。
“你先回豐裕坊,看看你老娘,明日去趙吉……皇帝賜我的府邸里與我相會就是。”趙和道。
樊令有些猶豫。
“別擔心我的安危,這可是咸陽城,而且我身邊還有這么多人。”趙和一笑。
在趙和身邊的高凌與姬北都用力點了點頭,他二人帶著十六名稷下劍士,如今成了趙和的家臣。
樊令又抱怨了一聲“就是你入咸陽,所以我覺得咸陽還會出事”,不過他還是思念老娘心切,先往著豐裕坊去了。
趙和順著街道先折向南,然后又折向西,穿過半個咸陽城,這才來到一片白墻黑瓦之間。
白云道觀。
袁逸當初的“觀使”一職,實際上就是來自于白云道觀,象這樣的大型道觀,朝廷都設有專人管轄,一般都由道家士子充任,其中負責白云道觀的最為清貴。袁逸有個丞相老師,幫他謀得這個職位,成為“觀使”。
咸陽城中兩大道觀,一座是白云道觀,一座是青牛道觀,據說都是為紀念老子出函谷關而建。白云道觀與咸陽令署隔著一條街,原本是座鬧中取靜的場所,只不過建觀一百余年,隨著周圍越來越繁華,它也不可避免地沾上了銅臭氣息。
至少趙和看到的,與其說是一座道觀,還不如說是咸陽東西二市之外的另一座大型集市。
趙和在白云道觀前站立許久,仰頭望著道觀大門的牌樓,卻始終沒有踏進去。
高凌與姬北相互看了看,不知道他站在這里是何意思。
唯有趙和自己知道,他站在此處,與袁逸送他時說的兩件事情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