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時上官鴻老兒尚在時,老朽曾與他有過一次密談,時間就是去年年底,彼時他身體已經多病,開始考慮身后之事了。”李非感嘆道:“他于老朽說,曹猛并無反意,但曹氏必有反心,他若尚在,曹氏反心可制之,他若不存,老朽若不能先行下手,便應當早日請辭,以養天年。老朽身蒙秦恩,又有一腔抱負,偏偏子孫皆不爭氣,故此彼時謝楠來尋時,老朽為其說動,暗謀曹猛。”
他是將自己加入嬴吉一邊圖謀曹猛的事情先解釋清楚來,因為李非很明白,圖謀曹猛這一件事情上,他們在趙和心中是失分了的。倒不是趙和喜歡曹猛,李非相信,若是趙和有機會,同樣也會除去曹猛,但問題是,曹猛死的時間不對,死后善后工作更是沒有做好,這讓趙和異常生氣。
就算是臟活,也應當做得漂亮一點,不要留下那么多后患。
“李公乃是法家,法家豈可因有心而論罪耶?只有惡心,而無壞跡,不足罪也。”對這個問題,趙和果然表示了不滿,“上官鴻老病昏聵,李公卻聰明強健,李公以此說我,實是敷衍!”
趙和的指責沒有讓李非畏懼,他心里甚至暗暗松了口氣。
兩人言談之中,其實已經相互探了底,也相互表露了一些心意。比如趙和不以“太尉”稱李非,其實就是暗示他,新的朝廷中沒有他的位置。而李非則以上官鴻的遺言相對,則是暗示趙和,他是唯一還活著的五輔,如果趙和需要什么政治正確,比如說烈武帝有什么遺旨或者曹猛、上官鴻有什么非名,那就需要李非進行合作。趙和沒有接這個茬,反而指責他誅殺曹猛時只論心意而不看實際,這是不符合法家學說的行為,則是暗示他,若是法家想要在新朝廷中有一個好位置,他李非還是最好乖乖合作為妙。
象他們這樣的人在一起談話,莫說一句話,甚至一個腔調一次停頓,都暗藏著深意。李非自己是積年官員,在官場上打拼這么多年,自然是輕車熟路,而趙和也能勉強跟得上他的節奏,甚至還能夠盡力爭取主動,僅這一點,李非就再次確定,趙和是遠勝過嬴祝與嬴吉了。
“如今想來,此確實是老朽之罪,今日來見護國公,也正是為此請罪。”在相互試探之后,李非很真誠地向趙和認罪。
這句話還是有深意,他等于是通過向趙和認罪的方式,將刀子遞給趙和:我的罪狀已經在你手中,你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我了,若是我有不讓你滿意之處,你自可以憑此罪狀殺我。
“事關國家社稷,罪非一人可定,此事暫且放下,容后再議。”趙和也很高興地接過這柄刀。李非認為,趙和的意思是當什么時候他不滿意了,就可以來議李非之罪了。他覺得誅曹猛之事暫告一段落,也算是對此前咸陽城發生的變亂的一種了結,接下來兩人要說的,才是真正正要的事情。
“老朽夜驅咸陽,一是請罪,二則是得知護國公欲定道統之事。”李非直視著趙和,此前認罪之類的事情他可以屈己以適人,但在這個定道統的事情上,他決定要和趙和好好討論一番了。
“李公請說。”
“老朽有三問,其一,護國公欲立萬世不易之道統乎?其二,護國公欲罷黜百家,獨尊一術乎?其三,護國公欲天下皆叛,無人可用乎?”
三個問題,都是直指要害的,趙和精神一振,當即拉住李非的衣袖:“李公請坐。”
他心中也是暗自佩服,不愧是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