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考之人不是姓嬴。”張欽道。
錢益眉頭微微一挑,似笑非笑地看著張欽:“這幾日里,張兄可對護國公頗有推崇啊。”
“單以功業,護國公乃當今人杰,我自然推崇。然則我雖兼學百家,卻奉儒學為主,君君臣臣,不可忘也。”
錢益臉色稍動:“張兄慎言!”
張欽的話里,雖然推崇趙和的能力與功勛,卻以其不能守為臣之道譏諷之,在如今這個場合,確實是不合時宜。張欽哂然一笑:“出我之口,入君之耳,難道錢賢弟還會出賣我不成?”
“張兄既有此心,為何還要來參此科舉?”錢益再問道。
“我方才說了,這是千秋盛事,哪怕非嬴氏所主,卻也不能不來。此非為一家一姓所設,而是為天下讀書之人所設,我輩適逢其時,若不親自,必有終身之憾。”
錢益點了點頭。
他腳步稍稍緩,與張欽幾乎同時來到了檢查的隊伍之前。
張欽瞄了一眼錢益所提的籃子。
幾乎所有參與此次科舉的人都會準備自己的行囊,或者是籃子,或者是包裹,也有人干脆提著書箱。其中裝著考試所需要的文具,還有考生的一些生活用具——這次考試時間長達三日,每日上午一科下午一科,兩科考完才允許離開,故此需要做一些準備。但這也給了部分心懷僥幸之人可乘之機,據張欽所知,有些參試考生便將主意打在了這上面,準備在自己的行囊之中進行夾帶。
以錢益才學,自然是不需要夾帶的。但是,他并不是真正來參加科舉,而是奉嬴祝之命前來攪局,所以他若有所夾帶,所攜者就不會是小抄答案那么簡單了。
軍士們對每一位近前的學子都進行檢查,很快就輪到了二人。
錢益被引到最左的那間門前,一番搜檢之后,他被請進了門內。幾乎同時,張欽也檢查完畢,進入了國子監之內。
兩人相視一笑。
“據我所知,此次參考之人足足有一千五百余,今日正科,人人皆考,以這個速度,只怕一個時辰都搜檢不完。”張欽說道。
“如今只是入場時間,等正式開試還有一個時辰,若是真不能全部搜檢入內……”錢益搖了搖頭,“以趙公行事,不會出此疏漏。”
如同他們料想的那樣,起初搜檢比較慢是因為所有人都不熟悉過程,但此次被抽調來進行搜檢的,都是軍中精明強干之士,故此在搜檢了十余人之后,他們的熟練程度大增,速度也就越來越快。張欽與錢益在門口看了一會兒,和他們一樣入內的人便已經過百,再又過了一盞茶功夫,人數又翻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