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要說何事?”
“南亂不過癬疥之患,何勞護國公親征,遣一將軍,足可為之!”陳陽嘆著氣:“天下根本,盡在關中,國家多事,護國公當坐鎮關中,日理萬機,豈可勞神奔波于外?”
趙和笑著向后指了指:“你們這不都隨我來了么?”
他所言的“你們”,指的是如今大秦朝堂上的文武百官。
他們這綿延數十里足足有五六萬人的隊伍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大秦的中樞官員,甚至可以說,大秦中樞官員大半盡在于此了。
趙和以護國公的身份主持朝政,百官大小事務都須向他匯報,常晏與陳陽等諫他勿親征的一個重要理由,便是他若離京,必使政事荒怠。于是趙和便下令中樞各職能部門,除留下副佐之官守著衙署,別人盡皆隨他出征,方便處置政務。此令一下,一時之間,咸陽城中雞飛狗跳,百官中埋怨者甚眾。
趙和對此,自然是充耳不聞。
“護國公明知我之意不是這個……”陳陽老臉有些發紫。
“陳公,西域戰事吃緊,我要在一年之內掃平不臣,以集中國力,應對火妖!”趙和嘆了口氣,這老頭兒確實不是什么老實人,但裝了這么多年的老實人,至少在外形上看起來象那么回事了。因此他也不吝多費幾句言語,全當是為他在這兩年時間里辛苦吧。
陳陽默然而退。
他退回那些大臣之中,大臣們看他神情,便知道此次勸諫又沒有效果,一個個甚是失望。
中樞隨行的大臣之中,一大半是北方人,他們當中很多人明知道如今江南已經繁華豐盛,但在他們印象里,南方卻還是蠻夷之居、瘴癘之地。他們騎馬都是好手,可是若要跑到遍布水網的江南去乘船……
更何況還有水土不服和疾疫流行這兩個危及性命的大敵!
說起來也與大秦用人之政有關。雖然大秦自商君以來便容納天下賢才,但朝堂之上的主要官員,特別是那些負責辦理具體事務的中下層官員,基本上都是關中之人,至少是北方人。哪怕到了如今,不少南方人也身居高位,可從總數來看,朝堂之上,七成官員是北方人,四成官員是關中人。此前無論是晁沖之卷入政變,還是錢益破壞科舉,都與這地域矛盾有關系。哪怕是趙和新政,大肆提拔稷下一系的官員,還通過科舉選擇出了兩批一共五百余名年輕官員,但從總體來看,朝堂上官員的地域格局并無根本變化。
北方人居多,去南方自然是會水土不服的,哪怕趙和所選的南征時間是冬季,已經避開了南方的酷暑,眾人依然心懷恐懼。
“我聽聞江南之地,不唯夏日里酷暑難耐,便是冬日,也陰冷潮濕,比起咱們北方還要覺得冷……同樣的衣裳,在關中未必凍死,在江南卻會凍死!”
“我還聽聞鄱陽之地,多蟲疫之災,仁皇帝在時,便曾治理,但如今又死灰復燃……”
“原本只需要一員偏將便可了事,護國公為何非要親征!”
“護國公向來虛懷若谷,要不……哪怕再去進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