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大旱災與大饑荒,江淮之間處處可見人吃人的慘劇,袁術的實力嚴重受損,其部曲陳蘭、雷薄叛變,在掠奪糧草后,奔赴于灊山。
走投無路的袁術,前往灊山投奔他以前部曲雷薄、陳蘭,卻為雷薄等拒絕,于是他想投靠自己的兄長袁紹并將帝號歸于袁紹。
于是他寫信給袁紹說:“天命離開漢室已經很久了,靠天下人扶持,政權出自私門。英雄豪杰爭奪追逐,分割地盤。這同周朝末年的七國沒有兩樣,只有強大的一方吞并他方。袁氏稟受天命應當統治天下,符命祥瑞粲然昭著。現在您擁有四個州,戶口達百萬人,論勢力誰都不可能同您爭強,論地位誰都不可能比您高。曹操雖然想扶助衰弱的朝廷,怎么能夠將斷掉的天命重新接上,將已經滅亡的朝廷重新振興呢?我恭敬地將天命送給您,希望您使它振興。”
袁紹看在血親兄弟的份上,同意接納袁術。
袁術受到回信后非常激動,帶領著手下的士卒準備逃往青州往依袁紹,結果在路上被曹操派來的劉備、朱靈軍截住去路。
袁術不得過,又退往壽春,然后又退軍至江亭。
當時軍中僅有麥屑三十斛,時六月盛暑,袁術欲得蜜漿解渴,結果被廚師嘲諷:“這里只有血水,哪有蜜水?”
見就連是自己的下人都敢出言嘲諷自己,袁術嘆息良久,乃大咤說:“我堂堂袁術怎么會到這個地步!”
說罷,生生嘔血斗余而死。
袁紹聽聞了自己異母同父的弟弟身死的消息后愣了愣,只是看著自己的謀士們輕聲問道:“我以為袁術報仇的名義出兵可否?”
言罷,見眾人面面相覷,知道自己失言的袁紹長長嘆息了一聲,面有悲色。
袁紹麾下的監軍沮授勸諫道:“近來討伐公孫瓚,出兵長達一年,百姓疲憊窮困,倉庫沒有積余,賦稅勞役正多,這是國家使人深為擔憂的事情。”
“最好先派使者向天子進獻俘虜和戰利品,致力于農耕,使人馬得到休息。若是不能通達天子,就上奏說曹操阻隔我通達天子的路徑,而后進兵駐守黎陽,逐步經營黃河南面,多造船只,整修器械,分派精良騎兵,抄掠對方的邊境地區,使其不得安寧,而我得到安逸。這樣就可安坐而定天下。”別駕田豐也立馬跟上,他和沮授的意見一致,都贊同修生養息。
治中別駕審配、謀臣郭圖不贊同修生養息,說:“兵書上的方法,比敵人多十倍就將其包圍,比敵人多五倍就進攻敵人,力量相當就可以交戰。眼下憑藉明公的神明威武,會合河朔地區強大的軍隊,用來討伐曹操,其勢易如反掌。現在不及時攻取,將來就難對付了。”
“救亂誅暴,謂之義兵;恃眾憑強,謂之驕兵。義兵無敵,驕兵先滅。曹公迎天子安宮許都,如今舉兵南向,是在違反義理。況且,廟勝之策,不在強弱。曹公法令暢通,士卒精練,非公孫瓚等人可比也。如今,放棄萬安之術,而興無名之兵,我實在是為袁公感到憂懼。”沮授明顯對漢朝庭還很是忠心,并不贊同袁紹出兵南下。
聽了沮授的話,袁紹不僅想到了多年前沮授的諫言:“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可惜袁紹當初就公開反對過劉協稱帝,還策劃讓劉虞做皇帝,而在廢立問題上犯下了錯誤的他深知自己永遠沒有機會糾正這個錯誤了。
當他看到自己的小老弟“挾天子而令諸侯”的時候,真真可謂是羨慕嫉妒恨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