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謂是一步錯步步錯啊!’袁紹痛苦地嘆息了一聲。
恰好這時候,郭圖開口了:“武王伐紂,不曰不義,何況,出兵是討伐曹公而非討伐天子,并不是師出無名!而且,袁公的文臣武將都竭力盡忠,民眾都想為袁公效力,如果不及時早定大業,實在是思慮的過失啊。夫天與弗取,反受其咎。這正是越王勾踐之所以稱霸、吳王夫差之所以滅亡的道理啊。監軍沮授之計,確實很持重、牢靠,但這不是見機行事的靈活應變啊!”
聽了郭圖的話,袁紹眼睛猛地睜開,心中已經有了決斷——戰!!!
此時不戰,自己與小老弟曹操的距離只會越來越大。
很快,袁紹便分監軍為三都督,讓沮授與郭圖、淳于瓊各典一軍,然后親自率領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南下準備進攻許都。
為了配合正面戰場,袁紹暗中遣使招誘兗州、豫州諸郡。
而劉表響應了袁紹攻曹的號召,派人策動諸州郡陰謀反曹,而陽安都尉李通則拒絕了袁紹、劉表的反曹號召。
除了陽安郡之外,豫州的其余諸郡大多響應袁紹的號召,與他有了私下的聯系。
袁紹舉兵南下的消息傳到許都,許都的議臣多認為袁軍強大不可敵。
但曹操卻根據他對袁紹的了解,認為袁紹志大才疏,膽略不足,刻薄寡恩,剛愎自用,兵多而指揮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于是決定以所能集中的數萬兵力抗擊袁紹的進攻。
為爭取戰略上的主動,他作出如下部署:“宣高,你可愿率所部精兵自瑯玡入青州,占領齊、北海、東安等地。”
青州是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控制的地盤,而臧霸在青州很有威名牽制袁紹,鞏固他的右翼,防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都。
才得到重用的臧霸早就想要報答曹操知遇之恩了,當即出列領命:“末將愿往!”
隨即他又看向于禁,問道:“文則,你可愿率所部精兵屯守延津?”
延津是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不禁可以協助扼守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還可以阻滯袁軍渡河和長驅南下。
于禁心知延津的重要性,知道曹操看中自己,當即出列領命道:“末將愿往!”
而他自己準備以主力在官渡一帶筑壘固守,以阻擋袁紹從正面進攻。
同時為了穩固后方,他派人鎮撫關中,拉攏涼州,以穩定翼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