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五年,劉備借著陪妻回家省親的機會再次來到了京口與孫權見面,對他說道:“公瑾病逝,曹軍蠢蠢欲動,我希望能都督荊州事務,替小舅子你分憂解難。”
“此事重大,容我三思。”孫權沒有明著拒絕,和劉備閑聊了一會后就召開會議,欲要和大臣們一同商討。
“劉玄德向我請求都督荊州,替我抵抗荊州北部曹軍的襲擾,諸位以為如何?”孫權見一眾大臣武將到齊,于是開口問道。
“不可,劉備老兒分明是想空手套白狼,圖謀主公荊州之地啊!”
“荊州本來就該是主公的,憑什么讓他都督荊州事宜?”
“此事萬萬不可,望主公三思啊!”
……
只有魯肅一言不發地不說話,待眾人說完話安靜下來,這才開口說道:“可以讓左公都督荊州,其一是曹操雖經赤壁之敗,實力仍然強勁,東吳無法單獨對抗。”
見眾人臉上有猶豫之色,魯肅這才再次開口說道:“二是東吳新得荊州,恩信未洽,在荊州的人望和號召力上不及劉備。”
劉備在荊州經營了七年,在荊州的人望很高,故而眾人紛紛點頭。
“其三是只有憑借劉備在荊州的聲望,借地于劉備有利于多樹操敵,減輕東吳的抗曹壓力。”魯肅極力勸說孫權,終于讓孫權同意此提議,于是劉備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東和孫權。
如果周瑜泉下有知曉得了自己辛辛苦苦打了一年,還為此丟了性命的南郡就這么白白地讓“借”給了劉備,一定會從棺材板里跳出來找自己的繼任者魯肅的。
劉備得到了南郡,再以荊州四郡作為西取益州的基地,至此隆中對諸葛亮提出的“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的八字有了一撇,神州大地初步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
孫權從合肥退軍之后,蔣濟出使譙縣面見曹操,曹操為了防范孫權攻擊,打算將淮南的民眾內遷,便問蔣濟:“昔日我于袁紹對峙于官渡,遷徙燕、白馬的百姓,大家都沒有逃跑,敵軍也未敢擄掠。現在,我想遷徙淮南百姓,你覺得怎么樣?”
蔣濟不同意徙民,說道:“當時我弱敵強,不遷徙必失。自從擊敗袁紹,北達柳城,南對江、漢,荊州臣服,威震天下,人民別無他志。但百姓懷念舊土,不樂于遷徙,若聞此事必懼怕不安。”
曹操不聽,仍然決定強制遷移江淮民眾,結果江淮十余萬百姓因為受驚嚇逃到東吳境內。
曹操乃因蔣濟對徙民的見解而對其才能甚為欣賞,后來蔣濟被使臣傳到鄴城,曹操見到蔣濟后大笑自嘲道:“本來想讓百姓們避難,結果反倒把他們全都趕跑了。”
于是拜蔣濟為丹陽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