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戰趕跑了主要對手孫權,曹操立馬決定清除內患,下令討伐山賊。
夏侯淵率軍討伐雷緒,這個沒有什么好說的,曹操的主力兵團打山賊土匪,完全可以說是吊著打。
總而言之夏侯淵擊敗了雷緒,逼得雷緒不得不離開江淮地區,帶著兵卒及其家屬共五萬多人投奔了劉備,成功的讓他有了割據一方的本錢。
除雷緒以外,曹操派遣于禁、臧霸進攻梅成;派遣張遼督領張郃、牛蓋等人,進攻陳蘭。
陳蘭是活躍于灊縣,梅成活躍于灊縣以北的六縣,這兩個地方距離合肥比較近。
如果孫權再一次進攻合肥,陳蘭和梅成可能會成為孫權的臂助;孫權一旦拿下合肥,以巢湖、大別山脈以及江淮之間諸多水系網絡構筑的防線會變得更加牢固。
所以曹操急切地想要消滅陳蘭、梅成,把危險扼殺于搖籃之中。
曹操雖然經歷了“赤壁之戰”的慘敗,但是對于梅成這樣的山賊來說,還是無法阻擋的龐然大物。面對于禁等人的進攻,梅成果斷選擇投降,只不過這是迷惑于禁的詐降計。
于禁信以為真放棄進攻率軍返回之后,梅成向南投靠陳蘭,二人繼續向南轉移到天柱山。于是消滅陳蘭、梅成也變成了張遼發揮的主場。
從名字就能夠看出天柱山的險峻,“其山聳削無附,因名。”
張遼要消滅陳蘭、梅成有兩個困難。
第一是山勢險峻難走,軍隊無法擺開陣型,而且張遼處于仰攻的不利狀態;
第二是糧草的問題,山高路陡地勢險峻,運輸糧草很是困難。于禁幫助張遼運糧,解決了第二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卻不是當時的人力能夠改變的。
可是張遼作戰素來以勇猛著稱,在之前的“白狼山之戰”突擊烏桓,在之后的第二次“合肥之戰”率領八百死士沖擊孫權的大軍,這次“天柱山之戰”也不例外。
他召開會議,問帳下諸將:“吾欲沿山道攻取敵寨,斬殺陳蘭、梅成二人,諸位以為如何?”
軍中諸將聞言臉色大變,紛紛勸說道:“此山道路險惡,我軍兵少,很難可以深入用兵。”
“不過是些許賊寇而已,諸位何故漲敵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今日拔營起寨,望諸君隨我攻上天柱山,解決賊寇。”張遼不顧其他人的勸說,執意強攻天柱山,“這正是所謂‘一與一,勇者得前耳’。”
陳蘭可不是普通賊寇,他原本是袁術的部將,后反叛袁術,落草為寇,聚眾數萬在江淮一帶擄掠。
所以這數萬賊寇的實力遠非一般賊寇可比。
張遼沿著山道直接攻上天柱山,一戰斬殺陳蘭、梅成,他本人也因此成為“五子良將”中第一個假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