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安十七年初到年底,整整一年時間劉備都在訓練軍隊,宣揚德政,恩養百姓,收買人心,可謂是忙得不亦樂乎,可就是不干正事——替劉璋打張魯。
而此前兇巴巴的張魯也能識時務的收起了獠牙,再也沒有南下的意思。
他可比劉璋精明多了,知道劉備不是沖自己來的,所以根本就不觸這個眉頭。
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兩軍竟心照不宣的沒爆發過哪怕一次戰爭。
建安十七年十月曹操出兵征討孫權,孫權聽說曹操要來了,建造了濡須塢,同時派遣輕騎向劉備求助。
此時關羽也在青泥抵御樂進,也派出了信使向劉備求救。
唇齒相依的道理劉備還是懂的,他立即派遣使者告訴劉璋:“曹公征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侵州界,其憂有甚於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
同時,他向劉璋索求一萬士卒以及軍資輜重,但是劉璋只許可了四千士卒,物資給了劉備要求的一半。
然而,在劉備剛剛準備還兵東行的時候,變故徒生。
劉備的內應張松聽說劉備打算回荊州,立馬寫信問法正和劉備,“大事將成為何遠去”。
結果張松的哥哥張肅無意之間發現弟弟張松密謀賣主,秘密聯絡劉備,他害怕張松牽連自己,把事情捅破了。
聽聞張松事發被殺的消息,劉備嘆息道:“是張肅殺了我的內應啊!”
劉璋將張松收捕處死之后,立馬下令所有關隘的守衛部隊封鎖道路,不讓劉備通行,打算困死劉備。
就此為難之際,龐統站了出來:“主公,我有三計可以助您擺脫危機。”
“士元快說。”劉備急切地催促。
龐統悠悠地說道:“暗中挑選精銳,夜以繼日的瘋狂趕路,從小道偷襲成都,劉璋向來不懂打仗,再加上毫無防備,等大軍到了成都就可以一舉拿下成都!此為上計也。”
“不可,孫子兵法曾經曰過: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劉備直搖腦袋,斷然拒絕道,“疲弊之卒向來容易被對手以逸待勞,如果奇兵不能攻破成都城,我軍危矣!”
被劉備拒絕,龐統也并不氣餒,繼續說道:“楊懷、高沛,是劉璋手下的名將,他們怕你迫害劉璋,多次寫信建議劉璋,請你劉備回荊州去。那我們不妨來個將計就計,等我們沒有到張魯那邊,但是走了有一段路之后,假裝跟他們兩個說荊州危機,我們得回去支援,這兩人一向信服你的英明,又希望你趕緊回荊州,必然獨自跑來見你。拿下他們,奪取兵權,再攻成都。此為中計。”
此時楊懷、高沛兩人正駐扎在葭萌城,還沒有收到劉璋的命令,成功的可能性非常高。
可是劉備是個謹慎的人,于是他繼續問道:“士元,下計呢?”
“退還白帝,連引荊州,慢慢進圖益州,此為下計。”龐統見劉備臉上猶豫不決,于是催促道,“如果猶豫不前,將會有大難,不能在此地久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