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孫權雖然派賀齊和陸遜斬殺了尤突,但是卻跑了費棧,山越武裝依舊在后方侵擾百姓襲擊糧道。
面對前有重兵,后有夾擊的緊急情況,也同樣萬分焦急。
前一年慘敗合肥的陰影在他腦海中依然揮之不去,吳軍面對戰力強悍、復仇前來的魏軍在正面戰場上已經失去了氣勢,加之前期交戰中又被魏軍攻下了居巢,而后方的費棧也兵力強大,孫權感到這次的危機不亞于當年赤壁。
漸漸的,呂蒙在濡須口前線的對峙中也落于了下風。
可就在此時,意外發生了……
曹操本想拼盡全力最后一搏,與孫權來一場最終決戰,卻怎料瘟疫再次來襲。
要知道,赤壁之戰時,曹操就是因為趕上了瘟疫爆發,使得全軍喪失戰意,戰斗力大幅衰減。而曹純、李通、周瑜等曹孫雙方正值壯年的將領也在戰役結束后不久染病去世。
此時的醫療條件那么不發達,出現瘟疫,可以說是最沒辦法的事,其傳播速度之快病亡率之高,加上醫療物資匱乏,醫療水平有限,沒有得到及時救治的就只能等死,如果病情加重的話,就算是神醫也救不回來。
建安二十二年的這場瘟疫同樣來勢洶洶,與曹植關系良好的才子王粲此時就在曹操南征的軍中,同樣染上了疾病,不久后便離世。
與王粲合稱為建安七子的另外六位文學家,除了在之前已經離世的孔融和阮瑀,其他四人居然在這一年一同染病去世,建安七子全部凋零。
曹操軍中染上病的重要人物不止主簿王粲,甚至還包括司馬懿的哥哥,時任兗州刺史的司馬朗。
司馬朗年少時就表現得很有見識,漢末動亂之際,受父命帶領家屬逃離董卓,又遷往黎陽,成功躲避戰亂,與河內名門司馬家族其余兄弟七人被并稱為“司馬八達”。
他生活節儉,又關心下級,當軍中發生瘟疫時,他親自前往巡視士兵疫情,并采集草藥,結果不慎自己反而感染上了疾病,不久便死于軍中。
受疫病之累的也不止曹操,在這一年,孫權的心腹愛將凌統也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九歲。
同年,孫吳還失去了另一位重量級人物,那便是魯肅,在關羽讓出荊州東部三郡后,極力支持孫劉聯盟的魯肅便去世了。
而這時,孫權方面傳來捷報,陸遜在和山越的交戰中,派兵深入山中,巧妙隱瞞自己兵力較少的情況,在山谷里到處插滿旗幟,四處擂鼓,創造出人多勢眾的假象,削弱了費棧部隊的戰意,最終一舉平定叛亂。
這對于孫權而言自然是雪中送炭的事,他憑借自己一貫敏銳的嗅覺,發現了曹操此時極度不利的狀況,馬上派遣都尉徐詳為使者前往曹操軍中,表示愿意投降稱臣。
這是對曹操的一種讓步,但是所謂的稱臣自然不是放棄自己的獨立性,更多的是給曹操一個臺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