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侯音和衛開等人反叛以來,整個荊州北部的反曹勢力在關羽的鼓動下蠢蠢欲動。
功曹宗子卿前去宛城游說侯音:“您反曹是好事,南陽的百姓苦于勞役,都愿意跟隨您,但您現在扣住了太守就背上了叛逆的名聲。不如您現在放了太守,我跟您一起守城。等曹操大軍到來時,關羽的大軍也差不多到達了。”
侯音認為宗子卿說得有道理,立刻下令釋放了宛城太守東里袞。
結果宗子卿趁著夜色翻墻逃出城外,與東里袞一起收攏殘兵舊將,匯合趕來的曹仁和龐德,一起進攻宛城。
建安二十四年元月,就在夏侯淵戰死的當月,宛城被攻破了,包括侯音、衛開在內的叛軍全部被誅殺。
為了肅清叛逆同時也是為了震懾意圖投降關羽的各方勢力,曹仁隨后下令屠城。
消息傳到長安,已無后顧之憂的曹操親率大軍自褒斜道進入漢中,與陽平關的張郃等人匯合之后,卻聽聞了夏侯淵戰死后,一股蒼涼之情悠然而生。
夏侯淵字妙才,太仆夏侯嬰后代,是夏侯惇的同族弟弟,還和曹操是連襟關系。
當年曹操因殺人而可能耽誤舉孝廉,還是夏侯淵頂包了曹操坐了五年牢,后來兗、豫大亂,夏侯淵因為饑乏,舍棄了幼子,而養活亡弟孤女。
之后他追隨曹操南征北戰,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是曹操為了照顧漢中眾將的情緒,穩定軍心,還是專門下了一道策令:“夏侯淵本來就不是會用兵的人。軍中之眾都稱呼夏侯淵是'白地將軍'。身為督帥尚且不應該親自作戰,更何況是去修補鹿角呢?”
他這樣說,相當于告訴眾將,夏侯淵的死跟你們沒有任何關系,都是他自己的原因,你們不要有心理負擔。
隨后他詢問戰況,得知是法正獻計取漢中,因而感慨不已嘆道:“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聽聞曹操到達了之后,再無往昔的惶恐,而是春風得意地說道:“曹操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似乎,漢中之戰就此大勢已定,就算是曹操親自率兵前來,也很難改變戰役的結局。是的,如果對手是其他人,也許真的就已經是含恨服輸,把漢中之地拱手讓給劉備了。
然而,對手是曹操,這也就注定了,這場戰爭還并沒有結束……
曹操太深謀遠慮,也太了解劉備。他知道,要是漠視劉備在漢中站穩腳跟,坐擁益州,再和荊州連成一片,就足以雄踞西南。以劉備的能耐,用不了幾年就能聲勢更盛,到時候從漢中出兵可以東襲長安,西取涼州,從荊州進軍又能隨時攻打許昌,威脅自己的腹地。
所以,曹操必須要在這個節骨眼上繼續出兵,對劉備施以巨大的軍事壓力,將其扼殺在襁褓之中。
曹操一到漢中,立馬憑借著兵力上的優勢度過了沔水,意圖尋找劉備的主力決戰,以期能夠速戰速決。
兩軍初次交戰,劉備便落入了下風,眾將都勸劉備趕緊撤退,可劉備卻勃然大怒,就是不肯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