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馬師逼曹芳廢黜張皇后,改立王皇后。曹芳因參與了李豐等人的圖謀而不安,司馬師則擔心后患,秘密圖謀廢黜曹芳。
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馬師聯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言及曹芳年長不親政、沉迷女色、廢棄講學、棄辱儒士、與優人、保林等**作樂并彈打進諫的清商令令狐景、清商丞龐熙乃至用燒鐵重傷令狐景身體、太后喪母時不盡禮等罪,請依霍光故事廢曹芳的帝位,得到許可。
曹芳搬出洛陽,在河內郡重門營建齊王宮,所有禮儀制度都如同諸侯王的封國。
正元元年(254年),司馬師廢掉魏帝曹芳,打算推立彭城王曹據為帝,因郭太后的執意要求,立高貴鄉公曹髦為大魏皇帝。
曹髦是魏文帝曹丕的長孫,東海王曹霖的庶出長子。正始五年(244年),被封為郯縣高貴鄉公。曹髦從小好學,才慧早成,有祖父曹丕的風范。
同年十月四日,他到達京都洛陽北郊邙山的玄武館。群臣奏請他住在前殿,曹髦回答說前殿乃先帝寢殿,不敢越禮,于是暫住在西廂房中。群臣又奏請以天子之禮迎他入京,他仍不同意。
正元元年(254年)十月七日,曹髦派身邊的一批侍從官員到國內各地巡視,代表天子了解各地人情世故,慰問地方官員和百姓,同時調查有無冤案和官員失職的情況。
八日,授予大將軍司馬師統領全國兵馬及京師內外諸軍的權力,并特許大將軍朝拜時不必小步快走以表示對天子的尊敬,向君王奏事時只稱官職不直呼姓名,還可以穿鞋佩劍上殿。
十九日,曹髦命禮官評定在廢立天子過程中出謀獻策的公卿朝臣們的功勞,并按功績大小給予不同程度的獎賞。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十二日,鎮東將軍毋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起兵聲討司馬氏,二十五日,大將軍司馬師督師征討淮南。經過幾番激戰,毋丘儉戰死,文欽逃往孫吳,然而司馬師也在這場戰爭中被文欽之子文鴦驚得眼球掉落,病上加病。
“叛亂”平息不久,司馬師在許都已奄奄一息。他自料性命難保,就派人從洛陽叫來了司馬昭,對他說:“我估計自己不行了,你接掌我的大將軍印。”
話未說完,司馬師一命嗚呼了。
消息傳到宮中,曹髦大喜,他意識到這是奪權的好機會,于是一面下詔命司馬昭留守許都,讓尚書傅嘏“率六軍還京師”,一面著手籌劃宮廷政變。
不料,司馬昭識破了曹髦的計策,他率領軍隊回到了洛陽。
這樣一來,曹髦的計劃落了空。為避免引起更嚴重的禍亂,他只好接受既定事實,封司馬昭為大將軍。
從此,司馬昭獨掌大權。一次寶貴的翻身機會,就這樣與曹髦失之交臂。
正元二年(255年)二月十二日,東吳大將孫峻率軍號稱十萬開至壽春。鎮東大將軍諸葛誕率部迎擊,斬殺吳左將軍留贊,并將捷報送到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