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三句話不離個錢字兒的......也就是趙楷這邊隨便說,要是去了趙構、趙桓那邊,一準給當貪官彈劾了。
但是趙楷的“重開大宋”從開張的時候就實行“言者無罪”(其實也不能亂說,只是沒那么虛偽),所以大家可以說一些比較實在的人話了。
“官家,”左樞密何灌何老爺子并沒有那么樂觀,在眾人都表明了意見后,皺著眉頭對趙楷道,“自本朝重開府兵制以來,朝廷就沒有向府兵們收過錢......老臣擔心下面的人不知道朝廷的難處,不愿意出這個錢。
而且這個先例一開......將來朝廷會不會以其他理由向府兵收錢征稅呢?府兵們如果既要交稅納糧,又要當兵打仗,將來必然會疲敝而不堪用。府兵如果疲敝了,那國家有難時,誰又能去戰呢?”
趙楷笑道:“這怎是朝廷收錢呢?現在是朝廷沒有錢,補貼不起府兵了。而府兵們正好有錢,可以自己管自己的事兒了。”
右樞密王淵點點頭,深以為然道:“其實自己出錢管自己的事兒也挺好,之前因為府兵新設,新入府的兵都沒什么身家,出不起那份錢,所以才由營田使路出了。
可是如今大家都有錢了,完全可以自己出錢自己搞,還能把學堂、校場、馬場、義倉什么的都搞得好一些。但是堡壘和武庫還是應該由營田使路管轄,府兵戶們出些力氣幫著修建堡壘和庫房就是了......這樣也花不了多少。
另外,臣建議在洪武七年之前開設的折沖府的學堂、校場、馬場、義倉的維持費用,也由各折沖府自行籌集。這樣各營田使路就能節省下一些錢糧交給朝廷,然后用于北京、河北、大同三路了。”
趙楷眉頭皺著,“可是咱們該怎么讓下面的府兵心甘情愿掏這個錢呢?”
這是個問題啊!
雖然這錢等于是花在自己身上,但是能不出錢或少出錢總是好的。
在場的大臣們又是一陣沉默,東府大相公呂頤浩拈著胡須道:“官家,老臣倒有個辦法......咱們或許可以讓各個折沖府各自召集一批有聲望,明事理的府兵或府兵家眷,先宣布‘替父從軍之法’,再宣布停止資助學堂、校場、馬場、義倉的事兒,最后再和大家商量怎么出這個錢,以及怎么管好學堂、校場、馬場、義倉。
以后各府的學堂、校場、馬場、義倉等等,都歸他們自己管了.....折沖府撥些土地給他們用就是了。
他們搞好了,可以多些子弟考入炮、步、騎、工、輜學堂,將來飛黃騰達,遇上災年也不會太難熬。搞不好,吃虧的也是他們自己!”
左樞密何灌補充道:“官家,咱們還可以這樣來......選一批通情達理的府兵,先曉之以理,再令其回歸本府,去促成此事。只要下面的府兵自己愿意出這個錢,那朝廷就能節省出一大筆錢了!
而且以后朝廷在塞外建立新軍府的時候,也可以照此辦理......這樣朝廷不僅可以省錢,還可以省不少事兒!”
“讓下面的人自己討論......”趙楷摸著胡子,“可要是討論來討論去,沒有辦法達成一致怎么辦?”
“這好辦,”呂頤浩道,“讓與會的人都亮明意見,同意的人多,那就照辦,反對的人多,那就再議。”
還可以這樣?
趙楷眼前一亮,真沒想到呂頤浩這個古人的辦法還挺進步的——少數服從多數他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