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呂頤浩提出的辦法是宋朝群相制下常用的決策方法......有時候官家沒主意,有時候官家年幼太好臨朝,有時候官家出門打仗一去就是幾個月一年的,國家大事怎么辦?不能都靠抓鬮啊!都靠抓鬮還要那么多宰執干什么?
那就是先表決,不能表決的事兒,或是決不出個結果的事兒,再來抓鬮了。
“表明立場,而后以人數定結果的辦法倒是不錯......”趙楷斟酌著又道,“可是府兵有時候經年累月的在外奔波,沒有辦法去表明立場啊!”
“可以讓他們指派有聲望的長者代之,現在不是準代父從軍了嗎?以后一定會有不少退役的老府兵,正好來張羅這些事兒,”呂頤浩笑道,“也不必兩千戶都派人來議事,七嘴八舌的說不清。可以每百戶推一人為管事,共管學堂、校場、馬場、義倉等事,以及出錢出工,還有幫助折沖府維持地方治安等事務。”
趙楷摸著胡子,聽著呂頤浩這個昏聵老臣出的餿主意,居然覺得挺不錯的。
學堂、校場、馬場、義倉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兒都推給下面了,而且治安也有人幫著維持了。
另外,以后大宋還得擴張呢!
還要全球殖民呢!
到時候那些對朝廷來說鞭長莫及的軍府,都可以用這個辦法管起來啊!
這個時候的趙楷,那是壓根沒想到,這個20人的管事團就是議會的雛形啊!
這就是“高二穿越”的禍了,他壓根不知道,他搞出的“一手拿刀、一手拿地”的府兵制,經過多年的茁壯成長,已經到了可以產生“自發秩序”的地步了。
如果趙楷在穿越之前多念點書,也許就能知道封建是怎么產生并且一步步的滑向民主的。
趙楷胡亂搞出的府兵制,不僅軍事強大,而且還擁有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理論也許不一定準,有錢卻只能當順民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但是既有錢又有武力......那就一定可以決定上層建筑了!
當然了,這個“決定上層建筑”的事兒也是有個過程的。
趙楷自己是“大帝”,在府兵中的威望無人能及。那些府兵只會擁護他,不會反對他,但是將來的君主還能不能控制住局面?
而且,這些初代府兵的文化水平都很低,能管好學堂、校場、馬場、義倉這些小事兒就不錯了,也不會馬上去追求更大的政治權力。
但是他們現在既有錢又有武力,是趙楷重開的大宋朝的最大依靠,而且趙楷還讓他們從基層開始自治......這等于在鍛煉他們的能力,幫助他們形成傳統啊!
不過此時的趙楷,根本不知道問題的嚴重性,還自以為找到了一個省錢又方便的,專用于營田使路和節度使路的基層治理辦法,所以心情相當不錯。
“兩府再好好商量一下,擬出一個細則,咱們盡快把這個事兒辦了......這樣才能把新拿下的地盤都拿在手里!”趙楷侃侃而道,“另外,兩府還要商量一下封爵的事兒,朕打算在洪武八年年節到來的時候,把授爵的事兒也辦了,這樣明年咱就能南下找吳國要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