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當千萬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后無不是激動雀躍,雖然大部分人都沒讀過書無法成為考生,但心中依然很開心。
雖然自己沒學問但卻可以努力的培養孩子,讓后輩們參與進去。
以前很多人即便是知道沒學問就沒出息,但也沒有讓自己的兒子去讀書。因為就算是真的有能力,但作為一個平民也很難有出頭之日,還不如老老實實的種地。
但現在不一樣了,科舉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天下父母誰不想兒孫們能夠出人頭地?
從前是沒有機會,而現在有了新的可能,就算是把自己給類似也要供孩子讀書,為其爭取一個不一樣的未來。
又是數月的時間過去了,這件事已經傳遍了大街小巷,成為了很多人茶前飯后的談資。
秦國為了一統六國殺了不少人,而這些死去的人之中,很可能就有著親人還活著。
這些活著的人自然會怨恨秦國之人,這也是目前最大的矛盾。
在很多六國百姓的眼中,秦軍就是只知道殺戮的惡鬼,而秦王更是恐怖無比的存在。
讓他們的心中既畏懼有憎恨。
而當這個詔令下發了之后,很多人的想法產生了變化,雖然普通百姓沒有多少文化,但科舉所帶來的好處心中還是知道的。
千年以來,沒有那一位君王這樣為百姓著想過,愿意給平民一個飛黃騰達的機會。
而現如今嬴政卻做到了。
這個自封為始皇帝的人,似乎也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殘暴與可怕,或許他真的是一位不錯的君主。
與此同時很多讀書人也開始做起了準備,更加努力的學習,經常可以看到往來借書的人。
因為詔令之中已經講明了絕對會考秦律,所以凡事想要參加科舉的人都在非常用功的熟讀背誦律法,爭取一字不差。
除此之外,學子們還努力的練習秦篆,不僅要寫的準確還要優美。
日誦秦律,夜書秦篆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標準日常。
自從科舉之事流傳開來之后,便有著不知多少人欣喜若狂,摩拳擦掌,想要一展身手。
在這樣的氣氛之中,第一屆科舉,很快就來到了……
首先要進行的是鄉試,為了讓考核順利的進行,每個鄉都建起了簡易的考場。
天剛剛亮,就有不少人來到考場外等候了,等了足足一個時辰之后才被放了進去。
因為這是第一次科舉,所以學子們的熱情度都很高,非常積極的報名參加。
平均算下來每個縣都有數百人參與,秦國如今又七百多個縣,加起來總人數超過了三十萬!
三十萬這個數字雖然也并不是很夸張,但要知道如今的大秦也不過只有兩千萬左右的人口。
而且因為受教育程度普遍很低,所以幾十個人里面也未必能出一個讀書人。
三四十萬的考生其實已經很多了。
當嬴政得知這個數字之后,也是不由的笑了起來。
因為這個結果意味著有大半的讀書人都認可了科舉,大秦的科舉。
通過這個制度,不僅可以招攬人才還可以打壓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