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把自己家里的情況寫了出來,希望您能幫忙指點;還有的希望您能再多發幾篇文章,再說得詳細一些!所以我就又過來了,希望能再給您幾位做一次采訪。”
原本報社覺得同一個內容,發的文章太多有點不太合適,這又不是什么重大新聞,他們認為只要冷處理一段時間,讀者們自然而然就把這事兒忘了。
可他們卻忽視了這一時期父母對子女教育的看重,也忽視了清華兩個字的威力,現在已經過去一個多星期了,報社里每天收到的相關信件也依舊不見減少,所以他們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又把賈鑫聞派了過來。
這倒是一個宣傳的好機會,他們既然這么關心子女教育的問題,那就去買書啊,他們迫切想要了解的問題,書上都寫著呢!
于是林樓回到自己臥室,把印刷廠送來的樣書拿了過來,這下賈鑫聞可是如獲至寶,有了這東西,那能寫的內容就多了,比自己采訪十次都有用。
“小樓真是太厲害了,這么小就能出書了!”賈鑫聞懷著復雜的心情撫摸著封面,他一向自詡文化人,也曾涌現過出書的想法,只是一直沒能寫出有價值的東西來,現如今看到年僅十八歲的林樓已經出書了,羨慕、嫉妒、佩服等情緒讓他一時間有些五味雜陳。
“我也是聽您之前說有那么多家長關心子女教育,卻缺乏科學有效的方法,所以就寫了這樣一本書,希望能幫到他們,讓更多的孩子考上大學,考上清華!”林樓一臉肅穆地說道。
“哈哈,看來小林不光有文化、有紀律、有道德,同時還懷著崇高的理想,是真正的四有新人啊!”賈鑫聞夸贊道。
四有新人這一概念也是今年剛剛推出的,總設計師在給《中國少年報》和《輔導員》雜志的題詞中寫道,“希望全國的小朋友,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立志為人民作貢獻,為祖國作貢獻,為人類作貢獻。”
最早是給小朋友寫的,后來慢慢擴張到中學生、乃至大學生身上,聽到賈鑫聞用總設計師的理念來夸贊自家孩子,林繩斌和姜云英臉上掛著矜持地微笑,嘴上連連客氣,心里卻是樂壞了。
“下篇稿子的內容已經有了!”賈鑫聞指著樣書說道,“這本書送到新華書店沒有?我在報紙上告訴讀者,他們關心的答案都在書里,想知道的話就去新華書店排隊買書吧!”
我還沒說呢,你就主動提出要幫我們寫軟文了,連車馬費都不要,這年頭的記者也太好說話了吧?林樓給賈鑫聞點了三十二個贊,干得漂亮!
第二天,《南江日報》就刊出了這篇軟文,讀者一看,馬上就到新華書店去找這本書,他們都抱著同樣的想法,看了這本書,我家孩子說不定也能上清華!